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父母拼經濟 台灣寶寶成小夜貓族

  • 2008-12-16 【中廣/記者:徐韻翔】

    經濟不景氣,父母拼經濟,小心寶寶變成夜貓族!調查發現,台灣寶寶平均就寢時間與夜間睡眠長度,低於亞洲與歐美寶寶的平均值,有高達7成父母認為孩子的睡眠有問題,醫師分析,寶寶晚睡主要與家庭習慣和教育有關,許多上班族父母回家晚,寶寶也跟著晚睡,提醒家長,睡眠是孩子的成長關鍵,長期不良睡眠會干擾生長激素分泌與免疫力,影響身高、健康。(徐韻翔報導)

您家的寶寶是晚睡的夜貓子嗎?一項寶寶睡眠模式調查發現,台灣寶寶比起亞洲和歐美寶寶都還要晚睡,平均就寢時間約為晚間10點以後,夜晚睡眠總時間約為8小時44分,反觀亞洲寶寶平均晚上是在9點半入睡,入睡時間長達9小時11分鐘,歐美寶寶睡的更久,長達9小時45分鐘,相較下,台灣寶寶睡的實在晚又短。

亞太區兒科睡眠研究聯盟醫師周怡宏分析,台灣寶寶晚睡,主要與「家庭習慣」和「教育制度」影響有很大關聯,不少忙碌的上班族父母回到家已經九點十點,心有虧欠想要彌補孩子,於是又多陪孩子玩了一陣子,結果便延後了寶寶就寢時間,此外,有些寶寶還不到三歲,就被望子成龍的父母趕著安排學才藝課程,晚上比父母還忙,上床時間也相對拖延了1~2小時。

醫師提醒,睡眠是寶寶成長的關鍵,寶寶晚睡,不但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和腦部發育,也會影響免疫力和心臟、各器官修復,尤其是夜間10點到凌晨2點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比較寶寶在非睡眠時間要高出3倍以上,提醒家長,不要輕忽寶寶的就寢時間與長度,而包括洗澡、按摩和睡前靜態活動等,都是幫助寶寶舒眠的方法,有助寶寶整夜好眠。

十大抗氧化食物 給你青春

病從口入,但食物也能成為青春的良方。醫師指出,綠茶、番茄、蘋果、杏仁、蔓越莓、花椰菜、深海魚類、地瓜、小麥胚芽、黃豆是十大青春食物,可以多多攝取。

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指出,常吃抗氧化食物的人,比較不會罹患癌症、心臟病和老年痴呆等老化疾病,而且熱量低,經常攝取也不容易胖。

近年來,歐美國家也開始流行喝茶,但歐美人士只喝紅茶,不像華人、日本人懂得欣賞綠茶。綠茶屬於未發酵茶,含多種生物類異黃酮,其中兒茶素為強力抗氧化物質,可以阻止壞的膽固醇氧化,因此不會堆積在血管壁變成斑塊。

花椰菜是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還包括包心菜、甘藍菜、高麗菜、高麗菜苗、芥藍、芥菜、大頭菜、油菜、蘿蔔等,所含的抗癌成分,能幫助男女性荷爾蒙正常代謝,預防乳癌、子宮頸、攝護腺癌。

愛斯基摩人每天攝食大量的魚類,心臟及癌症罹患率很低,因其中含有大量的優良omega-3油,可以減少血管阻塞,防止心臟病發,所以又稱「血管的清道夫」。

但鮪魚、鮭魚可能蓄積大量的重金屬,宜適量食用,體型一公斤左右的深海魚是最佳選擇。

番茄含有抗氧化物茄紅素,能保護植物不受陽光、空氣汙染傷害,所以番茄越曬越紅、越漂亮,茄紅素像是防護罩,避免紫外線激發自由基。同理,人類攝取之後,也可以利用茄紅素的抗氧化作用,對抗老化產生的疾病,甚至防癌的目的。

藍莓及蔓越莓含高量的花青素。蔓越莓可預防泌尿道感染,藍莓則可以增強視力,對於老年人常患的白內障、黃斑部退化和視網膜病變都有療效。

金黃色的地瓜有很高的抗氧化物—β胡蘿蔔素,能延緩老化過程及減少癌症的危險。地瓜沒有脂肪且含有高纖,一顆小地瓜僅有54卡。

蘋果有優質的果膠來源,果膠是可溶性纖維,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及血糖。新鮮的蘋果還含有保護細胞免於傷害的抗氧化物—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及葉酸的吸收,也是膠原蛋白形成所需的元素。

最早吃黃豆製品的應該是中國人,但是把黃豆用來養生最成功的卻是日本人。黃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細胞生長、減緩更年期症狀和預防骨質疏鬆。

小麥胚芽是小麥的營養精華,含高量的維生素E、蛋白質、纖維及少許脂肪。除了小麥胚芽外,其他麥類及全穀製品也比精製白米、麵粉好,雜糧麵包、全麥吐司或五穀飯都是良好的選擇。

杏仁含有纖維、維他命B2、鎂、鐵、鈣。杏仁還含有大量的維他命E,也提供很好的植物性蛋白,有益心臟。而杏仁含的油脂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好的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可以多喝杏仁茶。

【2008/11/23 聯合晚報】

保力達B、維士比 常喝傷肝腎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昨天說,保力達B及維士比添加了過量防腐劑,酒精量也偏高,多喝有害肝腎。
記者趙文彬╱攝影

消基會檢測發現,年銷售量上億瓶的保力達B與維士比,添加的防腐劑及酒精含量都太高,消基會秘書長、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提醒民眾,長期飲用對肝、腎負擔極大,B肝患者因此罹患急性肝炎的比率也大增。

保力達B與維士比是目前市占率最高的兩種藥酒,甚受勞動階層歡迎,而且習慣加米酒一起喝,但內含的防腐劑、酒精適量與否,卻很少提及。

吳家誠指出,保力達B與維士比酸鹼度為四,防腐劑「己二烯酸鉀」的用量兩百ppm就能達效果,廠商用量卻高達五倍、一千ppm。「這些含酒精的提神飲料包裝成食品,酒精濃度達百分之十,卻因含藥物成分被視為藥品,易使民眾誤會,飲用過量。」

保力達B與維士比的防腐劑超出「食品添加物用量標準」規定的五百ppm,由於兩者歸類為藥品,不受食品防腐劑限量規定。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依藥事法規定,防腐劑不屬於主成分含量,包裝上不需標示,「這是規範上的明顯漏洞。」

謝天仁指出,保力達B與維士比因隸屬「藥品」,在電視廣告時段上也不受「菸酒管理法」限制。保力達B與維士比皆在瓶身標示每次限飲卅到四十西西,以每瓶容量六百西西計算,應可喝上十五至廿次。

【2008/10/29 聯合報】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天天5蔬果 防癌保健康

南投縣衛生局食品課長李麗美昨天在南投市公所的健康講座中說,有些上班族,為圖方便,平日以水果代替蔬菜,以為這樣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卻因水果含有糖分,吃太多水果,少吃蔬菜,仍是有害健康。

李麗美說,最近大腸癌、肝癌病患,不斷年輕化,天天五份蔬果,是現代人的防癌指南。很多上班族或年輕人,提到防癌都覺得很遙遠。但是上班族因缺少運動,又攝取纖維不足,有人因而罹患痔瘡。身受其苦的人,都曉得攝取蔬果纖維的重要。

她說,天天五份蔬果,是建議成人每天應吃三碟蔬菜,至少一樣是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二份水果,就像香蕉、柳丁或橘子。偏愛肉食的人,可採行漸進式地,減少肉類,增加蔬菜。或在餐桌上增加半葷素的菜,像芥藍炒牛肉中,芥藍要多放一點。讓吃菜成為一種飲食習慣。

【2008/11/30 聯合報】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亞洲空氣汙染嚴重 每年造成中印30餘萬人死

  • 2008-11-14 【法新社】

     聯合國今天指出,籠罩在亞洲上空的大片雲狀污染物,正使數十萬人走向死亡、冰河逐漸融化、氣候型態陸續改變及農作物受損。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UNEP)指出,車輛廢氣、工業排放物及廚房油煙都是形成三公里厚「大氣褐雲」的因素。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今天就此現象公佈一份重要研究報告,並表示若能除去大氣褐雲,將有助緩和亞洲眾多環境問題。

     該署執行長史丹納告訴記者:「大氣褐雲不但十分複雜,且需要極大關注。」

     研究報告指出,若能停止汙染源,大氣褐雲就會在數周內消失,不像全球暖化的元兇溫室氣體,需耗時數十年或更久才能消散。

     全球已偵測到五個大氣褐雲嚴重地點,其中三個地點位於亞洲。

     亞洲稠密的人口與數十年來的迅速開發,是褐雲形成的兩個主要因素。亞洲自阿拉伯半島經中國到西太平洋,都籠罩在大片煤煙下。

     報告指出,褐雲無所不在,連聖母峰基地營都偵測到這些黑色煤煙,且其濃度通常只在都市地區才有。

     由於褐雲中的黑色粒子會吸收更多熱氣,這些覆蓋在喜馬拉雅山及亞洲其他山區冰河上空的煤煙,已擴大氣候變遷的效應。

     然而因這種汙染物同時會阻擋日光,導致氣候變遷惡化並使惡化情況遭到忽略。

     不過研究指出,褐雲帶來的眾多後果十分清楚,例如加速冰河融化,這對亞洲各地的水資源及農業生產都有長期的負面影響。

     這些汙染物也導致印度夏季季風減弱,並使中國南北地區的降雨型態轉變。

     報告說:「人類因在室內外接觸大氣褐雲污染物而致死的現象,也已引起嚴重關切。」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估計,每年因接觸大氣褐雲汙染物而罹患心血管和呼吸道等疾病致死的人數,僅在中國和印度就多達三十四萬人。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流動人口 性氾濫當時尚

第6屆中國廣州性文化節熱鬧開幕之際,廣東省計畫生育科研所副所長鄭立新公布「外來工性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廣東的流動人口「性氾濫」現象相當頻繁,在18歲至25歲的未婚流動人口中,幾乎都已非「完璧之身」,而且許多人還認為性氾濫是種時尚。

性文化節主辦單位廣東省性學會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中,鄭立新表示,隨著網路、手機等資訊溝通工具的普及,在很多女多、男少的企業中,男職員常擁有多個性伴侶;服務行業中,女職員也出現多個性伴侶,性氾濫現象頗為普遍。

鄭立新說,目前廣東流動人群的性觀念也出現了詭異的觀念。在調查的受訪對象中,幾乎全部都知道香港藝人陳冠希所惹出的裸照風波。只是,令專家們跌破眼鏡的是,這些受訪者竟把該事件視為「可以炫耀的事」,而無責備的態度,甚至認為,「多性伴侶、性糜亂是時尚」。

鄭立新還指出,當調查到流動人員性健康、愛滋病狀況等問題時竟發現,他們在避孕知識方面,存在著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作法。

「這些流動人口竟認為,房事後,可用自來水沖洗來避孕」,鄭立新指出,還有些外來工還會在房事後服用涼茶,往肚臍上貼麝香止痛膏或孕婦忌用類藥品進行避孕。

他說,女外來工簡單地認為,這類藥品既然孕婦忌用,就一定能有效地起到避孕效果,卻不知往往會因藥物作用而造成子宮收縮加劇、流產,甚至誕下畸形兒的悲劇。

【2008/11/10 聯合報】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中國移入傳染病 性病逾4成

自由時報20070325〔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國人往返兩岸頻繁,不少赴中國經商或旅遊的民眾,風流快活後染上性病,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統計,去年自中國境外移入的傳染病確定病例,約4成4是梅毒、淋病,還不包括黑數。

梅毒佔最大宗

根據疾管局的監測,去年境外移入的傳染病確定病例共有337例,境外移入國家前5名為印尼、中國、越南、泰國、菲律賓。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境外移入以登革熱為主,中國的境外移入病例以梅毒最多。

疾管局表示,去年中國的境外移入病例有57例,其中梅毒有22例,淋病有3例,患者包括曾在中國嫖妓或接受性招待的台商、觀光客,也有中國新娘在體檢時被驗出。

未篩檢出病例不少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染上梅毒、淋病並不會出現體溫異常,外在症狀也不明顯,不易在入境時被篩檢出來,加上事後醫院通報,有時很難證明傳染者、被傳染者之間的關聯,因此從中國帶著性病入境的人數一定被低估。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性病學術委員會委員林介山說,臨床上還有不少從中國返台的民眾,染上陰部?疹、陰蝨、花柳性淋巴肉芽腫(俗稱「生芒果」)等性病。

林介山表示,曾有患者染上梅毒,以為是皮膚病,因而延誤治療,一旦拖到第三期,可能導致心臟內膜炎、心臟出現雜音,甚至腦部產生神經梅毒,最後有致死之虞。

新竹也曾發生台商傳染梅毒給太太,導致太太產下有先天性梅毒的男嬰,出生時,發燒、呼吸困難、全身水腫、皮膚呈現嚴重剝落性脫皮,甚至肝臟、眼睛可能遭永久性傷害。

泌尿科醫師憂心指出,性病有不少種類,不管是病毒、披衣菌或細菌,有可能藉由兩岸的性接觸而相互擴散,進而造成變異,在藥物無法徹底殺死的情況下,恐將產生抗藥性更難根治。

書田泌尿科診所主治醫師張克孚提醒,民眾赴中國要儘量避免危險性行為,若有性行為,一定要戴保險套,戴套前要記得檢查有沒有破洞。


國內毒癮愛滋 病毒株來自金三角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國內近幾年因毒癮感染愛滋者,約9成的病毒株都是HIV病毒的「CRF07_BC」亞型,國內學者在經過「病毒株全長的基因序列」比對後證實,「CRF07_BC」亞型是源於中國雲南省,並沿著運毒路線經過廣西、香港來台。

9成是CRF07_BC亞型

這項研究是由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暨研究中心主任陳宜民所進行,研究成果將發表在今年5月的「國際傳染症期刊」。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全台本國籍的愛滋確定病例已突破1萬3千人,近年來國內毒癮者因共用針具而感染愛滋的患者,占新增個案的3分之2,病毒株幾乎都是「CRF07_BC」亞型。

根據陳宜民針對全台監所的追蹤研究,台南看守所在2002年就出現「CRF07_BC」亞型的愛滋患者,可見2002年之前就傳入台灣。2003年SARS期間,毒癮者不敢出門買針具,加上中國及香港毒品斷貨,導致毒癮者普遍共用針具、由吸食改為注射毒品,因而在2004年的毒癮愛滋人數暴增,且「CRF07_BC」亞型傳入中部、北部。

隨運毒路線傳播

陳宜民進一步分析,雲南地近金三角,中國的愛滋病毒以雲南為基地,一路走西北傳播至新疆、中亞,一路沿廣西、香港到台灣,這也可以說明為何廣西、雲南、新疆是中國公布的愛滋發病率第二至四名的區域。至於排名第一的河南省,則是因為賣血所導致的愛滋村問題。

自殺防治 台灣,可能走錯路了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不應全用歐美臨床精神醫療

台灣甚至亞洲各國的自殺防治方向可能都錯了。一項台灣和香港聯手的研究發現,歐美國家自殺者九成以上患有憂鬱症等精神官能症,亞洲地區自殺者卻只有五、六成有精神疾患,加上東西方文化不同,不應全盤採用歐美國家偏重臨床的精神醫療。

這項研究因提出前所未有的全新觀點,備受矚目,論文已被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 (Lancet)接受刊登。第一作者是台北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映燁,第二作者則是香港大學自殺防治中心總監、社會工作系教授葉兆輝。

隨著經濟起飛,近年來亞洲自殺人口明顯增加。陳映燁發現,西方精神科治療有相當程度的個人主義色彩,精神科醫師通常會鼓勵病人勇於對自己負責,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和亞洲國家重視和諧、團體和社群主義的儒家哲學思維不同。

台灣自殺率 十年來增加三倍

她說,如果歐美國家偏重臨床的精神科醫療能奏效,投入的醫療資源愈多,效果也應愈大才對。但近十年來,台灣精神科專科醫師人數增加兩倍以上,但自殺率卻不降反增,足足增加三倍以上。

亞洲急性生活壓力自殺較多

另外歐美國家的自殺和憂鬱症有較明顯的連結,反觀亞洲國家急性生活壓力對自殺的影響較大。就拿台灣和香港來說,自殺率升高和經濟不景氣、傳播媒體對燒炭自殺的渲染力有關。在日本,則和失業率和工作壓力息息相關。

所以陳映燁和葉兆輝都認為亞洲國家的自殺防治策略,不應只偏重臨床醫療,而應走社區取向路線,透過家庭及社區的群體力量,協助有自殺傾向的人,不讓他們繼續走向不歸路。

社區取向模式 發揮彼此關心

中山醫學大學精神科教授賴德仁表示,自殺防治千頭萬緒,不能單靠醫療;例如有意尋死者不肯就醫,再多的精神科專科醫師也沒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陳喬琪認為社區取向模式確是可行之道。就是要所有民眾發揮「雞婆」的個性,只要發現身旁的人怪怪的,就立即上前去關心一下,往往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能挽回一條命。

世衛組織要求:自殺新聞 應放醫藥版

媒體報導細節 有樣學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映燁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自殺防治投入不少心力,一再要求全球媒體不要把自殺新聞放在頭版及社會版,而應放在醫藥版,並做適度平衡報導。

歐美國家則有一個不成文的自律公約,就是媒體在報導自殺事件時,不要有電腦合成圖等圖示,也不要對自殺細節做太詳細的描述。因為這些作為會被有心人模仿,進而有樣學樣而走上不歸路。

偶像自殺美化 引起模仿

陳映燁就認為,不久前星光三班歌手黎礎寧的自殺,在部分媒體報導下被美化了。她擔心,如果有粉絲認為自己的偶像死得那麼美、那麼好,甚至引發輕生念頭,那就糟了。

陳映燁說,以前香港就出現過類似情形,像知名影星張國榮跳樓自殺後,經過媒體一再報導,當地跳樓自殺個案一下子大幅增加。從此,香港政府更加重視自殺防治,並發展出一套「守門員制度」。例如規定所有超商的木炭都要放在收銀櫃台後面,而且還要上鎖,一定要店員打開鎖才能賣。

SOS!自殺防治 諮詢求助管道

【2008/11/20 聯合晚報】

新台灣之子 過敏性疾病較少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研究發現,外籍配偶生下的「新台灣之子」,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機率,明顯較同年齡孩子少。

「這真是因禍得福。」主持這項研究的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內科部主任黃璟隆表示,外籍配偶的家庭往往社經地位較低,家中擺設簡單,且居家環境也比較通風,不易累積過敏原,孩子當然也比較不會遭到過敏病的侵襲。

黃璟隆強調,這是全球僅見針對外籍配偶子女罹患過敏病的研究。這項大規模研究,選擇基隆地區國小一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3172名學童中,生自本國籍媽媽及外籍配偶的比率約三比一。研究發現,他們有喘鳴的比率是16%,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比率,則分別是45.8%及9%,和國內其他縣市差不多。

進一步分析卻發現,外配媽媽所生子女有過喘鳴的比率為10.8%,比本國籍媽媽所生子女的16.6%還低。外配子女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比率為29.6%,也比本國籍媽媽所生子女的47.5%低很多。異位性皮膚炎的罹患率也有類似情形。

黃璟隆表示,過敏病和傳染病就像是蹺蹺板的兩端,一邊高,另一邊就低。外籍家庭社經地位普遍較低,孩子雖感染肺炎、腦膜炎等傳染病的機率較高,但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病的機率卻相對較低,「可見上帝還是公平的!」

【2008/11/24 聯合晚報】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飲食西化 台灣婦女乳癌年輕化 比歐美提早了10歲

自由時報20081114
 

〔記者余雪蘭╱嘉市報導〕嘉義基督教醫院乳癌防治團隊指出,國人飲食西化,但體質與西方人不同,使得乳癌年輕化平均約在40到50歲之間,情況比歐美提早10歲,所幸醫療提升,乳癌末期患者經由標靶藥物維持性治療,2成以上患者生命延長超過5年之久,該院也有乳癌末期患者,治療迄今逾3年,因沒有進展性的癌細胞,而重返工作崗位。

40多歲的姚姓婦人,3年前因骨折到嘉基醫院就診,發現罹患乳癌末期,且癌細胞轉移到顱內及骨骼,造成骨折,經由放射性、化學治療後,雖然腫瘤未消失,但醫師持續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目前不但癌指標從原本的1000多掉到正常值內,並回到原有的工作崗位,讓同事們很驚喜。

健保給付標靶性治療

血液腫瘤科醫師郭晉和表示,乳癌標靶性治療是少數健保給付的癌症之一,這種維持性的治療,無法讓腫瘤真正消失,但可讓患者病情不惡化,姚姓婦人目前每3週做一次標靶性藥物治療,情況穩定。

嘉基醫院外科部主任涂啟文指出,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罹患率中的第一位,且嚴重年輕化,平均約在40到50歲之間,比歐美提早約10歲,致癌因子,包括飲食西化、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及未哺乳等。

涂啟文說,醫學研究顯示,東、西方人體質不同,因此當東方人飲食西化後,得到疾病進化程度比西方人更快;建議民眾在飲食上,多吃蔬果,且以新鮮、不精緻、不加工的最好;乳癌腫瘤大小在1公分以下,只要切除無須化療,且15年內不發病者高達85%,建議婦女學習自我檢查,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中國兒童 才是最大受害者

自由時報20070817

編譯張沛元╱特譯

中國消費產品含鉛問題的嚴重性,不僅侷限在玩具。從玩具、塗料到汽油,中國企業在各種產品用鉛;專家指出,這個問題已嚴重威脅中國兒童的健康。

血液鉛濃度 兩成兒童過量

北京當局早在二○○○年就禁用含鉛汽油,並加強其他產品的標準,然因執法不一,產品含鉛仍相當普遍。研究人員表示,一項檢驗顯示,受檢的中國兒童中,多達五分之一的血液鉛濃度超過安全值。中國綠色和平組織的項目主任崔喜晶說,北京當局數度訂定規則,但中國幅員遼闊,許多事到了地方層級都無法落實。

塗料含鉛在於讓顏色更明亮,汽油含鉛則為了潤滑引擎零件;然而,鉛暴露不但有損兒童健康,還會使腦部受損。美國與其他國家已禁用含鉛汽油,而且就算是兒童不太可能碰觸到的地方,如船身等處,含鉛塗料的使用也有限制。中國雖已跟隨開發國家的腳步加強鉛的管制;但在這個製造贗品與次級貨的黑心行業歪風熾盛的社會中,落實法令規範並非易事。

鉛在中國所構成的健康危機處處可見,甘肅徽縣曾爆發八百七十七名村民(含三百三十四名十四歲以下的孩童)集體鉛中毒,罪魁禍首正是附近一家在半夜冶煉時,為省錢竟關閉污染控制裝置的鉛錠冶煉廠。

據羊城晚報報導,一項在廣東東莞針對五千名孩童所進行的研究顯示,二十二.一%受試孩童的血液鉛濃度超過安全值。鄰近香港的東莞廠房林立,專門製造或代工外銷美國與其他市場的廉價家具、玩具和其他產品。

此外,全球化恐怕也是中國鉛中毒的可能來源。環保人士指出,華南村民徒手拆解來自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廢電腦、電視與其他電器以便回收,因而遭鉛與其他金屬污染。

環保人士正遊說北京當局,禁止在消費者產品中使用鉛。崔喜晶說,該組織還希望外國企業也能肩負要求其承包廠商遵守規定之責;因為當跨國企業施壓中國製造商提供廉價產品時,中國廠商為了達到外商的要求,通常就會不顧環保規定。(取材自美聯社)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世衛:最富與最窮國人均壽命差距逾40歲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表的今年世界衛生報告顯示,全球生活在最富裕的國家與生活在最貧窮的國家,兩者人民的平均壽命差距超過四十歲;例如日本人民的平均壽命最長,是八十一歲又六個月,非洲尚比亞人民的平均壽命最短,僅三十二歲又八個月。

這份報告顯示,全世界人民平均壽命是六十七歲;印度人民平均壽命是六十三歲,男性為六十二歲,女性六十四歲。

報告指出,高收入國家與低收入國家人民的壽命差距,還在於政府每年用於人民醫療保健的經費多寡,兩者在這方面的差距,最高收入國平均每人超過六千美元,最低收入國每人只有二十美元。

報告說,生活在全球低收入與中收入國家的五十六億人口當中,超過一半以上的醫療保健支出是出自個人的腰包,使得窮人必須自付醫療費而變得愈窮。

在印度方面,報告說,印度醫療保健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百分之五,但政府只負擔國內生產毛額的百分之一。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威尼曼在報告中表示,一個國家的孕產婦、嬰兒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偏高,通常顯示國民的營養不足,以及缺乏乾淨飲水、衛生設施與防疫措施等基本民生需求。

她指出,惟有提升醫療保健體系、改進初級衛生保健、妥善運用現有的防疫措施,才能協助改善人民的健康及增長壽命。

【2008/10/16 中央社】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公害的M型社會

  • 2008-10-11 中國時報 【林照真】

     發生在近三十年前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曾是震驚台灣社會的重大新聞。在受害者臉上、頸部、身體各處,皮膚會開始變黑,還會長出又痛又癢的痘痘,不但外形醜陋嚇人,如果擠破還會聞到惡臭的油味。此案經追查後發現中毒者所食用的米糠油,已經遭到多氯聯苯的汙染。已摻入食用油中的多氯聯苯,在炒菜受熱後會產生類似戴奧辛的多氯夫喃,當時保守估計全台約有二千餘人受害,案例大多來自台中、彰化等地。

     紀錄片導演蔡崇隆最近完成《油症-與油共存》紀錄片,片中談的正是一九七九年發生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蔡崇隆在中部各地尋找受害案例,追蹤他們受害的情形。他發現一所免費收容盲童的「惠明學校」,不少受害者都是尚且年幼的盲童。官方統計當年惠明學校共有一百多名師生集體中毒,嚴重受害的是七十四人。他們的身體健康大大受損,後來有六人因不同的癌症原因過世,並有一人因臉上遺留的氯痤瘡疤過於恐怖,從事按摩業時遭客人排斥而自殺。

     蔡崇隆調查這些受難者發現,安定性極強的多氯聯苯會在脂肪細胞中累積,十年後抽檢受害者體內的多氯聯苯含量,比正常值還要高出三十倍。更嚴重的是,在公衛知識不足的情形下,一些受害者依然懷孕、生子,多氯聯苯的噩夢竟隨之延續到第二代、第三代。受害者生出全身黑色素沈澱的嬰兒,更發生嬰兒體重過輕、黃疸、眼球突出、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是流產、畸胎、嬰兒中毒等後果。

     事後追蹤多氯聯苯的受害案例,發現受害者多是居住在鄉村的一般民眾,甚至是盲人等弱勢族群,這些受害者因為貧窮,才會去買便宜的米糠油來吃,他們的健康才會受到威脅。此一事件令人發現窮困與公害悲劇的不可分割性,也證實公害事件中存在的M型社會。貧窮民眾因為金錢匱乏,不但第一代生存面臨威脅,其不幸又完全遺傳給下一代,M型社會的落差更加顯著。

     這類事件絕對不是偶發,二十多年前台灣曾經發生血友病患者因不當輸血,而感染愛滋病的案例。罹患血友病已經是極大的不幸,不料須經常輸血的血友病患者因注射未加熱的血液製劑,感染了愛滋病。後來發現當時販賣血液製劑的西方藥廠已經研發獲知,血液製劑須加熱才能殺死愛滋病毒,藥廠為了避免損失,竟把未加熱的血液製劑行銷到較弱勢的國家,才會在台灣造成近百名受害案例。此一案例再次看到公害悲劇與弱勢者相連的邏輯,而跨國的M型社會,更加深弱勢者的悲劇性。

     而最近發生的三聚氰胺所引發的毒奶粉風暴也尚未完全落幕。毒奶粉事件是因大陸嬰兒吃了含有過量三聚氰胺的奶粉,發生結石、甚至是死亡案例而爆發。然有錢人家不會買中國生產的奶粉,受害者大多是鄉下貧苦家庭,毒奶粉事件又再一次證明公害悲劇中日益明顯的M型社會。底層民眾因貧窮,生存受到威脅遠比富人來得大,M型社會讓窮人更難翻身,弱勢者的處境愈來愈不利。

     從接二連三公害事件可知,弱勢者往往是受害一方,若想扭轉弱者劣勢,自須有相當社會救濟制度,才能彌補因階級與財富分配不均所帶來的落差。但這類制度總是缺乏貫徹,被遺忘的受害者求助無門,最後只好設法自救。以多氯聯苯案例來看,中毒受害者長年生活在無知與驚恐中,卻在中毒事件發生二十四年後,才在民國九十二年成立「多氯聯苯受害者聯誼會」,要求國家社會不要忘了他們,並提供他們急需的醫療照顧。

     我們的社會並非完全冷漠,卻總是健忘。眼前若能健全社會救濟制度,至少可以消除M型社會的若干不公平,並減少社會暗角哭泣的聲音。(作者為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助理教授)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中國每年75萬人 死於污染 要求世銀報告 隱匿數據

自由時報20070704 要求世銀報告 隱匿數據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三日報導,中國官方與世界銀行合作,進行中國近年環境污染調查,結果發現中國每年因污染而早逝的人口達七十五萬。由於該數據太駭人,中國以「恐引發社會動盪」為由,要求世銀在書面報告中刪除約佔三分之一的敏感部分。

世銀顧問與中國官員透露,當該份名為「中國污染的代價」報告初稿去年完成時,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與衛生部要求世銀刪除有關早逝人口的統計數據。一名顧問說:「世銀被告知不得發表該訊息,因為過於敏感,恐引發社會動盪。」

西北部煤礦帶 死亡密集區

其中最令人心驚的資料是一張死亡人口分布圖,根據該圖,死亡密集區都是沿著中國西北部的煤礦帶分布。此外,世銀之前的研究也指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大都市中,有十六座位於中國。

被刪除的內容,包括嚴重空污每年導致三十五萬至四十萬人早逝,另有三十萬人死於惡劣的室內空氣。逾六千人死於品質不佳的飲用水,水污染問題大多出現在鄉間,死因為嚴重腹瀉、胃癌、肝癌與膀胱癌。

曾參與該研究的中國環保總局退休官員郭曉民(譯音)告訴金融時報說:「我們不想公佈這些數據,我們不想讓報告變得太厚。」再者,鑒於研究的方法學不可靠,而擔憂早逝資料「恐引起誤解」,所以才刪除相關內容。

該份逾一百四十八頁的研究,是以全球認定的方式計算空污程度。中國只有一%的都會人口,居住在懸浮微粒濃度低於四十毫克╱每立方米的環境,而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安全標準是二十毫克。該報告指出,二○○三年,五十八%的中國都市人口居住在懸浮微粒濃度超過一百毫克的環境。

報導也說,三月間世銀在北京與中國官方共同主辦的研討會上,發表污染代價研究時,雖然世銀「不情願地」刪除上述數據,但衛生官員卻在口頭報告時,詳述早逝的調查資料。目前不了解他們是否蓄意而為。

世銀三日表示,目前該研究定稿尚未完成,而最後報告將彙整污染議題的所有研究。中國衛生部與環保總局則未置一詞。

人類感染愛滋 可能早在十九世紀末就已發生

  • 2008-10-02 【法新社】

     科學家今天表示,愛滋病毒可能早在一個多世紀之前,就在中西非超越物種障礙。之前的看法是,愛滋病毒是在一九三零年代,由黑猩猩傳染給人類。

     針對比利時殖民剛果時代留下來的組織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最普遍的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在一八八四年到一九二四年間的某一刻,就已經開始蔓延。

     科學家在英國科學期刊「自然」中宣布:「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第一型(HIV-1)的變異,早在認定愛滋流行之前,就已經在非洲中西部發生。」

     愛滋一九八一年首度獲得大眾的注意,當時一些有機警的美國醫生,注意到加州和紐約的年輕同性戀者不尋常的集體死亡。

     從那以後,愛滋病已經造成至少二千五百萬人喪生,另外三千三百萬人感染愛滋。HIV病毒會破壞人體免疫細胞,令人體感染愛滋。

     這項新研究由美國亞歷桑那大學生態暨進化生物學系研究員渥洛比主持。

全球聯手抗瘧疾 三十億美元基金就緒

  • 2008-09-26 【中央社】

     聯合國抗貧高峰會今天承諾籌措近三十億美元,資助雄心萬丈的瘧疾防治計畫。

     這筆基金包括來自世界銀行的十一億美元,將用於激勵第一個「全球瘧疾行動計畫」(GMAP)盡速完成。

     這筆資金是在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召集的高峰會中宣布,目的在重新灌注能量,於二零一五年前,達成八項減少貧窮目標。

     世界銀行總裁左里克在聲明中指出,多餘的錢將在未來三年內,用來「大幅降低與瘧疾相關的死亡與致病人數」。

     根據GMAP方案,若行動付諸實施,預計在二零零八年到二零一五年間,可挽救四百二十萬條生命,同時基金會也可以擬定更長期的計畫來根除瘧疾。

     聯合國官員表示,全球半數人口、一百零九個國家的三十三億人感染瘧疾,每年並造成近一百萬人死亡。

     結合政府、私人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團體「全球抗愛滋病、結核病暨瘧疾基金」表示,未來兩年將投入十六億二千萬美元進行瘧疾防治,包括額外發放一億個蚊帳

     億萬富翁比爾.蓋茲表示,他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將提供一億六千八百七十萬美元,成立「瘧疾疫苗行動」基金,研究新一代瘧疾疫苗。

世衛 2006瘧疾致百萬人死亡 非洲受創最重

  • 2008-09-18 中央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根據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二零零六年瘧疾肆虐造成全球近一百萬人死亡,其中又以五歲以下兒童和非洲國家受害最嚴重。

     世衛組織在「年度瘧疾報告」中指出:「二零零六年全球有三十三億人口面臨瘧疾傳染威脅,其中二億四千七百萬人被感染,造成近一百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五歲以下兒童。」

     報告指出,二零零八年,瘧疾是全世界一百零九個國家的地方疾病,其中約有一半,約四十五個國家在非洲。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這些國家仍然缺乏處理這個疾病的足夠資源,即使公共衛生系統已獲得更多抗瘧疾藥物,所有接受調查國家對瘧疾病人的治療仍不適切。

     報告指出,大部分非洲國家仍無法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在二零零五年所訂頒,透過在室內掛蚊帳、用葯、噴灑殺蟲劑、以及對懷孕婦女的治療等四種主要方式,達到百分之八十的公衛涵蓋目標。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印度首善之區四成居民有感染肺結核之虞

印度衛生部主管肺結核事務高級官員今天表示,首都新德里所在的德里直轄區,人口約一千五百萬,由於居住條件不佳與營養不良等因素,約六百萬人可能感染肺結核病。

印度中央政府衛生暨家庭福利部主管全國結核病控制規劃主任查烏漢,在一項國際肺結核會議召開前夕作上述表示。這項三天的會議,明天起在新德里舉行,有五百位來自南亞及法國的專家學者與會。印度是全球肺結核病傳染病例最多的國家之一。

曾經在二○○六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頒發「國際停止肺結核夥伴獎」的查烏漢,在新德里一項記者會上表示,德里地區約四成的居民有感染結核病之虞,除非採取預防措施,否則很多人將會受害。

印度結核病協會副主席艾若拉也表示,無論是在德里或是印度其他城市,絕大多數的結核病患者都是勞工移民、貧民、都市違章建築居民以及擁擠鬧區的工作者。

他同時也認同記者提出的現象之一,即在德里街頭的載客三輪車伕,多為外來移民,由於經常露宿街頭,是最容易染患結核病的患者之一,而這些車伕在載客時又常咳嗽,乘客也可能成為受害者。

查烏漢表示,至今年三月底的上一財政年度,德里地區新增了約五萬名結核病例,一萬三千六百九十五名病例經由唾液或痰感染所致。

不過,查烏漢也強調,政府的全國結核病控制計劃執行以來,德里地區已獲致良好成效。他說,自一九九七年執行以來至今年三月底,三十五萬四千多人接受這項計劃治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今年三月發表年度報告,二○○六年全球新增九百二十萬件結核病例,有一百七十萬人死亡,非洲是全球結核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區,亞洲則是結核病患者最多的地區,以國家作比較,印度結核病患者最多。

【2008/09/08 中央社】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印度水患疑爆發腹瀉疫情 32死

據地方官員今天表示,印度最貧窮與落後的北部比哈省,上月十八日因河水泛濫引發特大洪水,造成約二百五十萬人流離失所,溺斃或遭洪流沖走死亡人數僅約二十人,但由於災民缺乏乾淨飲水,目前已知至少有三十二人死於腹瀉,當局擔心可能發生嚴重疫情。

比哈省首府巴特納官方消息人士表示,僅是北部受災嚴重的蘇拋勒和薩哈薩兩個地區,政府衛生人員統計至少有三十二人因喝下不潔飲水死亡,其中十八人為兒童,另據報感染腹瀉和痢疾者已超過一百人。

但由於災區遼闊且交通中斷,實際疫情與死亡人數不得而知。據官員表示,絕大多數患者抱怨有上吐下瀉及腹痛情形,應是罹患腹瀉或痢疾症狀。

據官方估計,上月十八日,由於尼泊爾一座水壩塌陷,導致下游比哈省北部地區土堤決堤,淹沒近一千座村落約三十萬棟房舍,受災區域面積廣達十萬公頃。

水患發生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非政府組織和印度政府,已聯手展開救援工作。據比哈省官員表示,迄至目前已約有八十四萬人撤離災區,二十七萬五千人被安置在三百座臨時收容所。

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官員稍早已警告說,官方搭建的臨時收容所,衛生條件惡劣,缺乏乾淨飲水,災民就在緊鄰的空地上大小便,增加傳播疾病的風險。

比哈省災難處理中心官員也坦承,由於救濟物資不及送達,許多災民開始取用遭到嚴重污染的水源,是導致疫情爆發主因。

不過,官員也表示,新德里中央政府衛生部昨天表示,將會運送三百噸藥品至比哈省。 

民生基礎設施相當落後的比哈省,二零零一年普查人口約八千五百萬人,幾乎每年雨季均發生特大洪水。去年八月,比哈省北部地區豪雨不斷,也是造成河水泛濫,死亡至少五百人。

【2008/09/06 中央社】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家庭衝突 亞裔自殺主因

家庭是亞裔的力量和主要生活支柱,但也可能是他們最大的痛苦。戴維斯加州大學心理學家表示,家庭衝突似乎比憂鬱症或貧窮等其他負面因素更影響亞裔,其嚴重性可能導致自殺危險升高。

「時代」雜誌網站19日報導,2003年聯邦資助的全國拉丁裔和亞裔研究包括逾兩千名18歲以上亞裔的面談,研究員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初步分析,並於17日在波士頓的美國心理學會會議中發表。

戴維斯加州大學亞裔研究心理學教授Stanley Sue的分析發現,2.7%的受訪亞裔表示曾企圖自殺,這個比率與一般人口的企圖自殺比率(1%到4.6%)一致。但是導致企圖自殺的危險因素可能不同:排除憂鬱症、低收入或性別之後,家庭衝突是預測亞裔有自殺念頭和自殺企圖的主要因素。面臨家庭問題的亞裔,其自殺危險是其他亞裔的兩倍。

以前的研究顯示,與全國比較,某些亞裔群體的自殺率較高,特別是華裔老年婦女和亞裔學生。研究員推測,前者自殺的導火線可能是家庭生活遽變,兒女長大離家,使得一生獻給家庭的婦女較可能自殺。

亞裔學生自殺可能與家庭期望有關,很多亞裔因學業成績欠佳而容易感到沮喪,特別是父母為移民的家庭,以及被家人送到美國讀書的外國學生。

雖然很多亞裔文化極為重視家庭關係,但是家庭產生的問題也最難解決。無法向家人求助又不願尋求精神醫療,面臨困擾的人自行設法解決,羞恥或內疚感覺使其壓力更大而企圖自殺。

【2008/08/21 世界日報】

奧克拉荷馬州爆大腸桿菌疫情 1死

奧克拉荷馬州衛生官員2日表示,該州爆發大腸桿菌疫情,已造成至少一人死亡、超過二百人生病。這起大腸桿菌爆發與位於該州東北部的餐廳Country Cottage有關。

州流行病學家克莉絲蒂•布雷迪(Kristy Bradley)指出,位於Locust Grove的該餐廳已經關閉超過一周,但衛生官員尚未查出感染源。當局正在該餐廳測試準備食物和上菜的相關物品,並與病患面談。Locust Grove位於土耳沙東方約50哩處,有1500名居民。

衛生官員8月25日首次通報疫情。州衛生廳2日指出,有206人生病,包括53名兒童。病人年齡從二個月大嬰兒到88歲耆老。普萊爾(Pryor)的英格(Chad Ingle)在該餐廳用餐後一周,於8月24日死亡,死因被認為與這次的疫情有關。

經營該餐廳的家族發言人表示,餐廳老闆心急如焚。餐廳經營者在電話答錄機留言說:「我們已主動決定今天繼續不營業,讓我們能繼續與州衛生廳密切合作。」

感染大腸桿菌的症狀包括胃痙攣和帶血腹瀉。多數死亡的病人免疫系統虛弱,例如老人和幼童。

【2008/09/03 世界日報】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康健》長壽又不生病的飲食生活

2008-08-15 【作者╱謝曉雲】

    沒有優質的基因沒關係,只要實踐長壽的飲食及生活方法,你也有機會當上百歲人瑞。

    不論古今中外,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活得比一般人久,甚至身體沒有病痛,始終令人感到好奇。

    有人認為那是天生基因好,不然為什麼抽菸又喝酒,喜歡油滋滋、高膽固醇的食物,到老還能不生病又長壽。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是幸運兒,無需後天積極經營健康,就能長命百歲。如果沒有好基因,那如何生活,如何吃可以活得更久?

    現代醫學及科學研究慢慢找到可能的答案,長壽的秘訣其實並不單純,它不是中國古代道士修煉的不老仙丹,也不是亞歷山大大帝尋尋覓覓的青春之泉,它可能是優質的基因+正確飲食+活動+正向樂觀+好的生活環境+……,還有很多其他沒被發現的原因。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如果生活方式正確,我們的確可能多活10年、20年,就算你並不想活那麼久,但至少這些長壽的秘訣能幫你邁入老年之後,沒有病痛纏身,擁有令人滿意的生活品質。

    先從日常飲食開始吧!這永遠是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而且也最容易實踐。我們經常問健康的人:「你平常吃什麼?」然後跟著他一樣吃,希望因此讓自己更健康。

    醫學研究人員一樣很好奇,他們在實驗室裡做研究,並且造訪世界上聚集最多百歲人瑞的長壽村,試圖找到究竟什麼樣的飲食內容及方法,可以讓人長壽。

    少吃一口活更久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只要少吃一些東西,就可能獲得長壽和健康。

    不論是實驗老鼠、狗,或是最接近人類的靈長類,都得到相同的結論──限制攝取飲食(減少攝取熱量)的動物,比不限制的動物活得更久。長年投注於抗老醫學研究的菲利浦.米勒醫師,在他的著作《真的不會老》中指出,限制熱量會使體內因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傷害及發炎反應都減少,而且血脂肪也比較低,因此能阻止老化,防止疾病發生。

    走出實驗室,研究人員從世界知名的長壽島──琉球(日本的沖繩島)居民身上看到,攝取較低的熱量真的可以延緩老化。

    一項由美日醫學專家共同攜手進行的「琉球人瑞研究」發現,琉球長壽的老人每天攝取熱量比日本少了20%,比美國人少了40%,換算下來,他們每天只吃1200- 1300卡的食物。

    你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減少每天攝取的熱量,即使60歲才開始也不會太晚,因為動物研究發現,每天只吃一般老鼠食量七成的老鼠,活得比較久,就算讓老鼠在生命晚年才開始控制熱量,仍然可以延長壽命。而後繼續對猴子做的類似研究,結論仍一樣。

    吃愈多種食物愈長壽

    琉球的老人雖然吃得較少,但他們攝取的食物種類卻很多,平均一天達18種,主要包含大量的各種蔬菜(經常在吃的就超過20種之多)、豆類、黃豆製品、五穀雜糧,及魚類、海鮮、海藻,和少量的豬肉、家禽及乳製品,幾乎全是熱量低、油脂低,但是營養品質很好的食物。

    他們幾乎不吃沒有營養的空熱量食物,例如含糖飲料、甜食。而且非天然、或過度加工的食品也不會出現在他們的餐盤裡。因此即使他們攝食量偏少,仍然能保持營養均衡。

    從魚、植物性食物攝取蛋白質

    不同於生活在現代富裕地方的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尤其是大量的肉,百歲人瑞們很少吃肉,他們主要從魚類、海鮮及黃豆、豆類等植物性食物來攝取蛋白質。

    台灣的離島金門,居民平均餘命比台灣多了2歲,同時是全國百歲人瑞比例最高的地方。高齡長者的飲食主要是番薯、南瓜及大量蔬菜,他們幾乎不太吃肉,而是吃島上容易取得的魚類、海鮮。

    琉球的老人也吃很少的肉,他們雖然吃豬肉,但只佔整體飲食的3%左右,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是魚,及大量黃豆製品,兩者加起來佔了23%。美國加州有一群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徒,平均壽命比美國人長,除了因為有虔誠的信仰幫助他們憂慮較少,他們吃得也簡單,是不吃肉的素食者,而由堅果和豆類來攝取蛋白質。

    吃粗糙榖類不怕胖

    琉球老人還吃大量的米飯麵食,一天6份以上,佔整體飲食的三分之一。

    除了白米,他們也吃許多未精製的全榖類,例如喬麥麵。

    菲利浦.米勒醫師指出,糖類及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米、白麵條、白吐司等)會快速被消化吸收,然後突然升高血糖,促使胰島素釋出,清除血液中的糖分。

    這些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吃得愈多,就會有愈多胰島素釋出,而胰島素會讓過多的糖轉變成脂肪,貯藏於體內,造成肥胖。

    並且,高血糖會使身體的發炎反應與糖化過程惡化,破壞免疫反應,促使疾病發生,同時也會抑制生長激素釋放,因而加速老化過程。

    相反地,由全穀類製成的全麥或雜糧麵包、全麥麵條,或糙米、五穀米等,遠比精製的榖物食品健康,因為全穀類中含大量的纖維,減慢了升高血糖的速度,提供的能量比較持久,不會造成血糖忽高忽低的現象。而且全穀類食物保留的維生素比較多,比起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更營養。

    綜合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結論,及百歲人瑞現身說法,建議你將10大類長壽食物放進每天的菜單裡,而且專家還要告訴你,大忙人即使經常外食,也可以每天攝取超過18種食物的方法。

    每天減少300- 400卡熱量,少吃以增壽

    ●早餐不減量

    早餐開啟一天的活力,吃一頓豐盛營養的早餐有助學習及工作效率,和維持健康體重,所以營養專家建議,早餐不宜減量或略過不吃。

    優質的早餐需要包括0.5- 1碗的碳水化合物(如1- 2碗稀飯、2- 4片全麥吐司)+1份蛋白質(如一個茶葉蛋、半個手掌大小的肉片)+1杯奶類或豆漿。

    ●午餐和晚餐同時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及動物性蛋白質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組長吳宛穎指出,平時一餐吃一碗飯的人,改吃七分滿或半碗飯。而吃起來甜甜的根莖類,如番薯、芋頭、山藥、南瓜等也屬於碳水化合物,所以下午茶時間吃了烤地瓜的話,「吃幾口地瓜,晚餐就要少吃幾口飯,」吳宛穎提供簡單的換算法。

    蛋白質則減少為一餐一份,並且建議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如一塊田字豆腐,或多攝取豆類。

    蔬菜及水果的攝取量維持不變,一天至少3種蔬菜、2種水果以上。

    如果一開始不習慣熱量減少而覺得餓,建議增加蔬菜攝取量,因為蔬菜的熱量很低,一碗大約30卡,而且豐富的纖維可帶來飽足感。

    ●慢慢進食,充分咀嚼。

    研究發現,一餐飯吃20分鐘以上,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了」的訊息,不再感覺餓而一直進食,有助於控制食慾。

    如何安全禁食?

    以禁食來減少攝取熱量,像是短時間內完全不吃東西,只喝水,或極少量進食,是否也有益健康?

    《真的不會老》作者菲利浦.米勒醫師指出,科學家從動物實驗中發現,採取間斷性禁食,也就是一天正常吃喝,然後隔一天禁食,如此交替進行,每週幾次,得到的健康好處和持續長期採行限制熱量的飲食法相同。那些隔天禁食的老鼠老化速度非常緩慢,壽命也比沒有控制熱量的老鼠長。

    而且他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一次禁食24小時,每週幾次,比每天都必須縮減進食量要實際得多,而且也容易持續下去。

    但這樣的禁食方法安全嗎?

    專家們認為,禁食法只適合大多數健康的人,而且一次進行時間不宜太長,1- 2天是比較安全的範圍。但身體有任何疾病問題的人,不宜貿然進行禁食。

    再者,禁食並非完全不吃不喝,相反地,充足攝取水分很重要。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趙強則建議,禁食當天可以適量喝蔬果汁,連渣也一起攝取,或加一小把堅果一起打汁,這種改良版的禁食法同樣可以減少攝取熱量,但又獲得基本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健康的油脂等營養素。

    另一種更小幅度的改良版禁食,是採行極低熱量飲食,也就是一天總熱量700- 800卡,比一般飲食少了一半以上的卡路里。

    在這麼低熱量的情況下,要兼顧營養並不容易,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組長吳宛穎建議,不妨借助市面上販售的全營養配方產品(類似代餐食品),每一餐熱量大約200- 250卡,熱量很低,但營養均衡。如果只是短期,例如週末1- 2天放棄美食,改以這種產品取代,比較沒有強烈的剝奪感,容易持續進行,特別對控制體重的人,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康健》雜誌)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五大洲趴趴走 你打針了嗎?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出國在外,預防傳染病,有些預防針非打不可,有打有保庇,特別是前往非洲必打黃熱病、腦脊髓膜炎疫苗,去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也建議接種A型肝炎疫苗。

出國旅行前,應先了解已接種過的疫苗是否符合旅遊地區傳染病風險所需。衛生署疾管局防疫醫師雷永兆說明,考量疫苗需要時間產生免疫反應,建議出發前四到六星期,就得考慮應接種那些疫苗。

預防接種 分成三種

衛生署將旅行前的預防接種分成三類:包括必需性疫苗接種、例行性疫苗接種、建議性疫苗接種。

衛生署疾管局防疫醫師陳如欣表示,目前被列為必需性疫苗主要是黃熱病、腦脊髓膜炎疫苗。若前往撒哈拉以南之非洲地區和熱帶南美洲等,有些國家會要求出示黃熱病疫苗接種證書,黃熱病疫苗保護力長達十年,出發前十天以上接種,才能獲得理想免疫力。

欲前往非洲流行區工作或旅遊者,或者前往聖地參加朝聖的信徒,至少於出發前十天,接種一劑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

台灣沒病 他國不安

另外,有些疾病雖在台灣獲得有效控制,但其他地方仍可能有疫情,因此建議先確認例行性疫苗是否完成注射,是否還有效力,若有需要,再補接種。

陳如欣說明,如破傷風每隔十年會有流行,某些國家的偏遠地區可能缺乏醫院及針劑;近年日本、中國、東南亞國家則流行麻疹;歐美國家施打德國麻疹、腮腺炎、麻疹的三合一疫苗者不多,容易引發群聚感染。

A肝疫苗 建議注射

另外,陳如欣說,台灣衛生環境逐年進步,老年人也許還有A型肝炎抗體,年輕人就不一定了,二○○三年調查顯示,廿歲以下國人有A肝抗體者不到一成,因此如果去衛生環境較差的國家,感染者恐引發黃疸、猛爆性肝炎,建議出國前注射A肝疫苗。

至於某些國家流行霍亂,霍亂可經生活飲食習慣避免感染,陳如欣並不建議接種疫苗。

瘧疾根除 泰國現蹤

在台灣已經根除的瘧疾,但泰國邊境每年約有一百人感染,台灣的病例幾乎是境外移入,主要來源是東南亞、非洲及大洋洲。

瘧疾初始症狀很像感冒,容易被忽視,嚴重則可能侵略腦部,建議先上疾管局網站查詢旅遊地疫情,若有需要,並遵從醫囑定期服用瘧疾預防藥物。

到底該不該接種疫苗?陳如欣建議,要先看旅遊地的衛生環境,有沒有特殊的傳染病,以及是否有特殊目的,如果為了工作、或是自助旅行,時間長、風險高,建議最好還是去旅遊門診諮詢,也不用擔心多種疫苗同時在身上互相抵銷、互相干擾。

旅遊門診 你要自費

雷永兆說,目前旅遊門診需自費,各醫院收費略有差異,接種疫苗也需自費,較貴的疫苗如黃熱病、腦膜炎,但由疾管局專案進口只需成本價八百到一千多元。

【2008/08/13 聯合報】

日本腦炎來了

高雄縣永安鄉1名50歲婦女疑似感染登革熱,但經醫院通報給衛生局採血檢驗後,卻確認為日本腦炎,是高縣今年第1例日本腦炎;今年1月迄今全國有15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感染者都是成人,所幸發現得早,治療後都出院返家。

日本腦炎好發於每年4到10月,有50%以上致命率,且隨著感染者的年齡愈輕,死亡率愈高,衛生局昨天呼籲家長記得帶幼兒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劉碧隆說,近年來感染者多為成人,且因發現得早,加上醫學發達,已甚少傳出死亡病例;感染日本腦災,較微病例通常會頭痛、發燒或呈無菌性腦膜炎,嚴重感染會頭痛、高燒、腦膜刺激症狀、昏迷、痙攣並產生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

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永安鄉該個案為50歲婦女,因受通報無登革熱疑似案例而接受採血檢驗,後確認為日本腦炎病例,由於病情較輕,已平安出院回家。衛生局也針對附近易出現孳生源舊豬舍、鴿舍、稻田採樣檢驗,並加強清除孳生源。

黃志中並表示,自從上週岡山傳出高縣入夏後第三起登革熱確定病例後,高縣本週並無新的登革熱與腸病毒疫情,但因高雄市上週增加的6例登革熱病例當中,有兩例發生在與橋頭鄉鄰近的惠豐里,衛生局擔心疫情擴大,正密切注意中。

【2008/08/13 聯合報】

美有可能在40年內成為全民皆肥的胖子國

  • 2008-08-07 【中廣新聞╱夏明珠】

    如果過去30年來美國國民體重發展的趨勢不變,美國很有可能在40年內,變成一個全民皆肥的胖子國。美國已經有三分之二的國民體重過重。

    美國部份族群的肥胖問題,已經達到極端危險程度,其中又以黑人婦女最嚴重,統計顯示,美國黑人女性過重或是肥胖比率達到78%。

    美國醫療品質研究機構彙整1970年代到2004年的調查數據,對國民肥胖問題,做出趨勢圖,預測2030年以前,美國每一百個成人裡面,就有86個人體重過重,51%的成人,會達到肥胖程度,到2048年以前,美國將成為一個百分之百的胖子國。

    國民肥胖的問題,不僅只是腰圍膨脹那麼簡單,它會使國家的醫療花費倍增,估計每十年增加一倍。

    要扭轉這個趨勢,單單是諄諄教誨,不斷提醒大家少吃多動是不夠的,政府需要從教育著手,改變國民的生活方式,再配合社會變革,比方說更改社區規劃,增加人行步道,鼓勵大家多走路,或是引導餐飲工業,朝更健康、熱量更低的食品研發努力。

星美研究:多吃黃豆食品 罹患乳癌率低

  • 2008-08-12 【中央社】

     美國南加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所屬楊潞齡醫學院從一九九三年起展開、歷時十年的研究顯示,婦女多吃黃豆製食品,罹患乳癌機率可降低百分之十八。這項研究結論,和其他國家展開的八項相同研究結論一致。

     新加坡國立大學宣稱,這是全球第一個以華人為對象的定群追蹤研究,極具代表性。

     事實上,過去的研究顯示,台灣人和日本人每天攝取的黃豆製食品是美國人的十倍,因此婦女罹患乳癌的發生率只有美國婦女的四分之一,也有類似結論。

     根據新加坡媒體今天報導,楊路齡醫學院副教授許恩佩昨天配合一場社區、職業與家庭保健學系慶祝成立六十週年舉行的乳癌研討會上發表上述研究報告。

     這項研究是國大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從一九九三年起,針對超過三萬五千名新加坡華族婦女進行健康研究調查發現,婦女每天攝取超過十點六毫克黃豆異黃酮素的婦女,有助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截至二零零五年底為止,上述接受調查的新加坡華族婦女中,有六百九十二人罹患乳癌。

     許恩佩表示,新加坡華人和西方人不一樣的是,日常飲食少不了發酵的黃豆產品,包括豆腐、豆漿、豆干、腐竹和腐皮等,這些幾乎都是人們每餐飯會出現的食材,因此要達到每天攝取至少十點六毫克的異黃酮素,並不困難。

     但許恩佩強調,由於黃豆也含有植物雌激素,攝取過量對身體沒有好處,有尿酸的病人更不宜多吃,人們應該重視的是營養均衡。

     許恩佩說,研究小組在一九九三年到一九九八年間第一階段,訪問六萬三千多名新加坡華族男女。調查訪問內容除了生活習慣如是否抽煙、女性經期、運動量之外,也包括一份一百六十五種食物的問卷,受訪者需詳細回答每天攝取的黃豆產品、魚、蔬菜和水果份量等。

     研究小組在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四年的第二階段中,收集受訪者的血液和尿液樣本,研究當中含有的基因和生化成份。

     研究小組根據這些研究,近年陸續在醫學期刊發表不少重要報告,從統計和科學基礎上證實華人罹患乳癌、肺癌、結腸癌和食物與基因的關係。

     另外,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中心院長謝繼誠在研討會上也指出,隨著新加坡婦女生育率下滑,生育第一胎的年齡不斷提高,這些人罹患乳癌的機率,是老一輩婦女的二點五倍。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聯合國:非洲愛滋疫情減緩 但不應自滿

聯合國愛滋病防治署兩年公佈一次的調查報告顯示,非洲地區愛滋病疫情似乎減緩,預防措施也獲得不錯的成果,但愛滋病防治署執行主任皮奧特指出,非洲應避免新增感染病例,並持續提供愛滋病患抗逆轉性藥物治療,不應對這一短期成果而感到自滿。

聯合國二十九日公佈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去年非洲和亞洲地區因愛滋病引起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已降為兩百萬人,新增感染人數也從三百萬降為去年的兩百七十萬人,但下降率卻不夠快。

報告說,全球愛滋病感染趨勢無法扭轉,加上治療支出無法延續下去,如果不能大幅降低新增感染人數,目前所做的各項預防努力將趕不上新增感染的比例,而隨著越來越多人受感染,將使愛滋病患存活更為艱難且更加昂貴。

這一最新的調查研究提出警告,全球十五歲以下新增感染人數,從二零零一年的一百六十萬人增為去年的兩百萬人,如果這些群體無法接受治療,一半以上受感染的初生嬰兒將在兩歲以前死亡,全球三千三百萬愛滋病患如果無法獲得抗逆轉性藥物治療也將病亡。

雖然相關組織在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七年間,對中低收入國家防治愛滋病的資助金額提高六倍,但富國持續提供資金卻是最重要的。

對於部分團體指全球花太多錢在單一傳染病,聯合國應把資金用於改進窮國醫療體系上,這份報告指出,兩種方法都需要,而現在推動的抗逆轉性藥物治療,將帶頭改善愛滋病重創國家的醫療制度。

根據這項最新調查顯示,愛滋病疫情最嚴重的非洲國家中,盧安達和辛巴威越來越少人感染愛滋病,其中,辛巴威孕婦感染率從二零零二年的百分之二十五,降為二零零六年的百分之十八,這應與越來越少人花錢買春有關。

此外,布吉納法索、喀麥隆、衣索比亞、迦納、馬拉威、烏干達和尚比亞七國,為避免感染愛滋病而使用保險套的人數明顯增加,在喀麥隆,十五歲以下發生行性為的比率,已從百分之三十五降到百分之十四。

至於全球愛滋病人數最高國家之一的南非,衛生部發言人孟加迪表示,雖然南非仍是愛滋病傳染率最高的國家,但聯合國的報告也指出,去年全球僅有三百萬名愛滋病患接受抗逆轉性藥物治療,南非就佔四十二萬九千人,證明南非是推動這項治療方法最努力的國家。

【2008/07/30 中央社】

中市北屯國小 痢疾群聚感染

自由時報20071123
中市北屯國小因地下水源遭污染,爆發群聚感染痢疾事件,昨天緊急調乾淨的水備用。(記者徐夏蓮攝)

確定病例11例 百餘人有疑似症狀

〔記者胡清暉、徐夏蓮、蘇孟娟╱綜合報導〕台中市北屯國小發生桿菌性痢疾群聚感染事件,確定病例達十一例,全校有百餘名學童出現腹瀉、發燒等疑似症狀。初步研判,是學校化糞池管線破裂、帶菌糞水污染地下水所致。衛生單位前天已緊急封閉地下水源,今天針對全校逾兩千名師生進行預防性投藥。

已經出現症狀的學童至少一百一十四人、廚工兩人。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本次事件為十二年來最大規模的痢疾群聚感染事件。

此次最早發病的小一學童,於十一月初返回南投山區的原住民部落探親,在當地染病,三日返回台中後發病,八日就醫,經醫院通報台中市衛生局後,證實感染桿菌性痢疾。

這名學童發病期間,先是透過與同學的接觸將疫情擴散,到了十一月十六日,全校累積確定病例達十一例,且集中在兩個班級,此時仍屬接觸傳染;但因患者日益增加,大量含菌排泄物流入化糞池,而學校化糞池管線已破裂,糞水污染地下水,學校廁所及其洗手台的水源卻由地下水供應,學童用以洗手、漱口,迅速引起大規模感染。

學校用地下水 帶菌糞水污染所致

台中市教育處指出,初步研判,可能因化糞池老舊或九二一地震震裂導致滲漏,由於廁所清潔用水仍設有地下水龍頭,可能學童清潔環境後未再使用自來水洗手,造成感染;北屯國小有多座化糞池,日前衛生局前往七處地點調查,確認有一處水井是感染源。

北屯國小共兩千零八十人,學生有一千九百零六人,教職員一百七十四人,有症狀者及接觸者已採檢送驗兩百一十多人次,預估檢驗結果三天內可以公布。

與師生接觸者 都有潛在感染風險

施文儀擔心,本次群聚感染屬症狀最輕微的第四型,會有健康未發病的帶菌者四處傳播,全校師生經常接觸的家人、安親班都有潛在風險。

桿菌性痢疾經由糞口傳染,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就會造成感染。使用未經加氯消毒處理或餘氯含量不足的山泉水、地下水及簡易自來水源,是導致桿菌性痢疾疫情的主因,且只要吃進十至一百顆的病菌數就可能被感染。

疾管局提醒,除保持水源的乾淨外,一定要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不生飲、不生食,同時建議使用漂白水清洗或擦拭患者接觸過的門把、桌椅。

去年,460萬中國人得法定傳染病

自由時報20070705

成為台灣防疫最大隱憂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赴中國旅遊,須特別注意避免傳染病上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中國衛生條件欠佳,醫療水準參差不齊,去年中國法定傳染病發病病例達四百六十萬人,其中超過一萬人死亡,均較前年增加。疾管局憂心,由於兩岸旅遊、經商、走私頻繁,加上中國疫情不透明,中國已成為台灣防疫的最大隱憂。

疾管局援引中國衛生部公布的數據指出,中國連續兩年的傳染病死亡人數前四名均為肺結核、狂犬病、愛滋病、B型肝炎,而肺結核是一個國家公共衛生的指標,反映中國公衛環境亟待加強。

在台灣已絕跡的狂犬病,去年入夏後,在上海、北京、雲南、廣東、江蘇等地陸續傳出疫情,這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若被染病動物咬傷就有可能感染、發病,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至於愛滋病方面,河南、廣西、雲南、新疆、北京都是中國盛行率較高的地區。

此外,中國目前已有二十五名禽流感確定病例,其中十六人死亡。

疾管局呼籲,全世界目前五株突變的H5N1禽流感病毒可能都來自於中國廣東省,且已在中國「在地化」生根,民眾赴中國旅遊,應避免接觸禽鳥類,若有發燒等症狀,就醫時應告知旅遊史。

日過勞自殺人數創新高

自由時報20070518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
常與「工作狂」及「自殺」畫上等號的日本,二○○六年度經職災鑑定確認的過勞自殺,以及因此罹患心理疾病的人數再創新高,其中以三、四十歲階層為工作「拚命」的情況最為嚴重。即使政府長期以來極力宣導為員工營造一個健康的職場環境,不過統計顯示,日本青壯年族群仍舊被沈重的工作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厚生勞動省十六日公佈的調查顯示,去年度因工作壓力而罹患憂鬱症等心理疾病人數,比上一年度增加六十一%,達二○五人,其中以三十多歲族群的八十三人最多。因工作壓力而自殺的人數,比上一年度增加五十七%,達六十六人(一人未遂),其中以五十多歲族群最多,其次為三十多歲族群。

此外,因過勞引發腦溢血或心肌梗塞等「心臟、腦部疾病」人數,則有三百五十五人(其中一百四十七人死亡),其中仍以五十多歲族群最多,三十多歲族群則比往年暴增,躍居第三位。上述三項統計皆創下歷年新高紀錄。

二○○六年的勞動經濟白皮書顯示,日本一週工作六十小時以上的上班族日益增加,尤以三十歲後半的族群最為嚴重,平均每四人就有一人過勞工作。

一名三十五歲的上班族接受「日刊現代」訪問時,便透露對於日復一日過勞生活的無力感。「晚上十點過後能做完工作就算是早了,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點半,約一點才能上床睡覺,隔天七點就要起床。雖然體力實在難以負荷,可是別人都還在工作,總不能自己一個人先下班吧。」

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登革熱病例激增四成 菲律賓怪罪全球暖化

  • 2008-07-24 【中央社】

     菲律賓衛生部長杜克今天說,全球暖化可能助長了登革熱疫情,菲國今年上半年的登革熱病例增加達百分之四十三,全國以首都馬尼拉都會區增幅最大,幾達百分之兩百。

     根據政府的統計,今年前六個月,菲律賓共通報出現一萬五千零六十一個登革熱病例。

     杜克說:「登革熱病例增加可能可以歸因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變遷,以及都會區的人口密集。」

     他說,上半年因登革熱死亡人數達一百七十二人,而去年同期為一百一十五人。

     高度都市化的馬尼拉都會區登革熱病例最多,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一百九十一。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今年稍早就警告,氣候變遷將增加登革熱和其他傳染病的發生率。

     登革熱由白斑蚊傳播,目前無藥物和疫苗可防治。970723

對抗肥胖 洛杉磯市郊一年內禁開速食店

  • 2008-07-30 【中央社】

     洛杉磯官員今天同意,貧窮市郊一年內禁止開設速食連鎖店,以對抗高於平均值的肥胖問題。

     這項禁令將影響南洛杉磯三十二平方英里地區的五十萬人,此地以拉丁美洲裔及非裔美國人居多。

     此舉是為了鼓勵更健康的飲食習慣,據信是速食業首度因健康理由被限制開店。

     起草此項法案的洛杉磯市議員裴利女士透過發言人表示,此案今天在聽證會上以十二票對零票通過,聽證會一度被規模五點四的地震打斷。

     根據加州法律,速食餐廳的定義是:菜單內容有限、販售事前準備好或能快速加熱的食物、沒有餐桌點餐服務、食物以可回收包裝供應。

     裴利形容此法通過是「南洛杉磯人的勝利」。

     她在聲明中說:「我們需要吸引能讓顧客坐下來用餐的餐廳、整套服務的雜貨店、以及其他好的健康選擇,我們需要以積極的方式來做。」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忽略男同志權益 非洲抗愛滋努力註定失敗

由法國非政府組織「AIDES」在喀麥隆主辦的一場防治愛滋病研討會上,來自美國的同性戀人權組織(LGLHRC)駐非洲地區專員娜拉表示,非洲國家必須儘快以行動保障同性戀者,如果忽略男同志的權益,非洲所有對抗愛滋病的努力將註定失敗。

AIDES成員孟夫伊森在會中指出,非洲有越來越多的男同志群體,自動發起避免感染愛滋病毒(HIV)運動,但成效非常有限,只因男同志一旦將自己的身份曝光,便會遭到其它人追打或入監服刑,男同志甚至會被排除在政府抗愛滋計畫之外。

根據LGLHRC去年所做調查顯示,非洲五十三國當中,仍有三十八國視同性戀為應受懲罰的犯罪行為。

例如,在喀麥隆,就有十一名同性戀者遭當局收押入監,國際特赦組織今年的報告則指出,當中一名受刑人在獲釋數天後,便死於愛滋病引起的相關疾病。

喀麥隆人權組織主席尼曼德表示,由此凸顯一個重大問題,即同性戀犯罪化、社會仇視同性戀等現象,間接或直接在男同志群體間增加恐懼感,迫使自己只能以見不得人的方式過著同性生活,這反而更增添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以馬利為例,男同志愛滋病毒感染率為百分之三十七,全國感染率卻只有百分之一點三。塞內加爾在二零零五年所做的調查也顯示,男同志愛滋病感染率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五,全國感染率僅有百分之零點七。

IGLHRC去年公佈的一份報告強調,男女同性戀並非生理傾向而極易感染愛滋病,同性戀感染率高於常人,是因同性戀者的權益受到侵犯和社會不公交叉影響所導致。

以塞內加爾來說,政府雖然在二零零五年將男同志併入全國抗愛滋計畫一環,但同性戀仍屬違法,當地媒體最近刊出同性戀者歡慶節日的照片後,更發生男同志遭群眾追打而被迫逃亡事件,而已感染HIV的男同志只好放棄治療而選擇藏匿。

即使男同性戀者清楚面對愛滋病高感染風險的可能性,但在多數醫院摒棄同性戀醫療權益、社會敵視的環境下,參加這一研討會的反愛滋病運動人士認為,同性戀者被迫私下躲藏,不只在同志群體間存在風險,對其它人也有危險。

此外,無法公開男同志身份的同性戀者,與異性也有性關係存在,有的甚至結婚,例如,馬利有百分之八十八男同志是雙性戀者。非洲國家忽略少數男同志權益的結果,不僅增加同性戀群體愛滋病感染的風險,也進一步危害到多數人的權益。

【2008/07/24 中央社】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愛喝奶茶、咖啡 血脂異常人口暴增

台北人平均1年喝140杯

愛喝奶茶、咖啡的人可得小心血脂肪!調查發現,大台北地區民眾平均每人一年約喝掉140杯奶茶、109杯果汁與104 杯碳酸飲料。而血脂異常者喝得更多,一年喝掉203杯奶茶、286杯咖啡,比血脂正常民眾飲用量足足多三成。

為了解飲食與血脂異常的關聯,健康吉美健檢中心最近分析了95年(6417人)、96年(9365人)體檢民眾資料,檢測重點為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血脂異常 年增9.3萬人

結果顯示,96年度大台北民眾膽固醇異常率超過兩成八,41至45歲民眾血脂異常發生率較前一年上升8%,如果以大台北地區人口統計數字來說,去年一年就增加近9萬3000 人。

男性3人中1人血脂異常

調查發現,三成五男性受檢者膽固醇偏高,差不多是女性的1.7倍,兩成八男性受檢者的三酸甘油脂超過標準,高出女性五倍之多,平均每三至四人當中就有一人血脂異常,其中又以31至45歲民眾為高危險群!至於在飲食習慣上,健康吉美健檢中心調查了276名受訪者的飲食情況,結果顯示,國人偏好飲用奶茶、咖啡、碳酸飲料等飲品,長期下來,對身體確實造成負面影響。

1年喝掉6150公噸奶精

調查顯示,大台北地區國人平均每人一年約喝掉140杯奶茶、109杯果汁與104杯碳酸飲料,而血脂異常者喝得更多,一年喝掉203杯奶茶、286杯咖啡。

健康吉美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表示,不管是果汁、奶茶或咖啡,糖分都相當高,換算之後,大台北地區民眾平均一年吃下了2974顆方糖,如以奶茶飲用量估算,大台北地區民眾一年約喝掉近6150公噸的奶精,數量相當驚人。但「長期攝取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易造成血脂異常!」楊培鎮強調。

楊培鎮解釋,奶精中可能含有高比率的反式脂肪,長期過量攝取,將造成肥胖及心血管疾病,另外,過多糖份攝取也會造成血脂異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幾年來,國人飲食習慣西化,早餐偏好三明治、蛋餅以及漢堡等速食,外加一杯奶茶。但奶茶含有糖及奶精,這些都是高熱量的成分,如果加上粉圓,熱量更高,差不多等於一個便當。

奶茶幾成民眾早餐常客

楊培鎮指出,奶茶幾乎成為台灣民眾最習慣飲用的早餐飲品。但為了改善血脂異常,宜改為多攝取大豆類製品,例如豆腐及豆漿,因為豆類製品中含有豐富大豆蛋白與大豆異黃酮成分,經過臨床證明可降低血中膽固醇。

【2008/07/23 聯合晚報】

聯合國:全球十二億人 露天排便

一份聯合國報告今天指出,全球使用「獲改進衛生設施」的人口十幾年來雖有增進,但仍遠落後於千禧年發展目標;仍有近十二億人露天排便,其中印度就占了五成五。

共同推出「飲水與衛生進展」報告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新聞稿中說,在一個地方「即使只有少數人露天排便,仍很難確保有清潔的環境」。它說,糞便污染的環境直接與腹瀉疾病相關,腹瀉是五歲以下嬰幼兒的最大殺手之一。

報告指出,全球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從一九九零年的百分之二十四降到二零零六年的百分之十八;使用獲改進衛生設施者則在同一時期由百分之五十四增加到百分之六十二。

但UNICEF執行長威尼曼指出,依這樣的進展速度,到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DG)二零一五年到期時,使用獲改進衛生設施的人口還將落後於目標七億人。

她說:「若沒有戲劇性的進展,將會慘敗。」

獲改進衛生設施是指能夠衛生的將人類排泄物與環境隔離而免於人類接觸的設備。千禧年發展目標預定使百分之七十七的人口能享有這樣的設施。

在「獲改進飲水水源」方面則情況較好,這一名詞是指受保護而免於外在污染、尤其是排泄物污染的水源。千禧年發展目標希望在二零一五年使百分之八十九人口享有此種水源。

報告說,享有獲改進飲水的人口在一九九零年僅有百分之七十七,二零零六年已達百分之八十七,預計二零一五年能超過百分之九十。

【2008/07/18 中央社】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九成中年人 照吃高膽固醇食物

  • 2008-07-21 中國時報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廿日公布「安心飲食習慣大調查」,未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受訪者中,高達九成三習慣吃高膽固醇食物,九成未吃足五蔬果,多數三餐外食;已罹病受訪者會注意飲食,但吃足量蔬果者也僅三成。

     台大營養室主任鄭金寶表示,最近颱風過境,蔬菜漲價,民眾不妨多攝取根莖類蔬菜或冷凍食品,罐頭類食物鹽量都太高,不宜吃多,以免加重心血管負擔。

     安心飲食習慣大調查由台大營養室針對北部四百多位四十至六十歲中年族群進行,受訪者分為未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已罹患心血管疾病二組,比較兩者飲食習慣。

     結果發現,未罹患心血管疾病者,飲食習慣並不理想;九成三習慣吃蝦、蟹、內臟類等高膽固醇食物,九成受訪者每日沒有吃足五蔬果,八成八總是三餐外食,八成六沒有定時吃三餐。不吃醃漬、油炸、不喝咖啡、茶或含糖飲料者的比例只有個位數,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

     已罹患疾病組,當檢查發現自己膽固醇、血壓、血糖居高不下,才開始對食物有所警惕。定時吃三餐的比例最懸殊,沒得病時只有一成四定時吃三餐;知道自己有病後,近六成開始養成定期用餐習慣,外食比例也下降,二成的人開始嚴格控制不再攝取高膽固醇食物,且多吃蔬果,但每日吃足五蔬果建議量的人只有三成。

     鄭金寶表示,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美國心臟學會的最新飲食建議,飽和脂肪熱量來源應低於七%,反式脂肪熱量來源低於一%,膽固醇每天攝取量小於三百毫克,並增加纖維攝取量。

     鄭金寶說,動物的皮和肥肉中膽固醇含量較高,瘦肉大約一克含一毫克膽固醇,吃一客二百克的牛排,等於吃進二百毫克膽固醇,一顆蛋黃膽固醇就高達二五○毫克,魚卵、豬肝、腎、腦含量也非常高,吃一個波蘿麵包或奶酥麵包等於吃了一天反式脂肪的最高量。

     她建議,多吃未精製且富含纖維質、礦物質、維生素的全穀類、五穀飯類、根莖類,多吃含有ω3的魚類和深色新鮮水果,避免攝取含反式脂肪的加工乳製品、速食及奶精、油酥、炸薯條、甜甜圈等,限制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內臟類,全蛋以每周不超三顆為限。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飲食習慣改變 3成中國成人太胖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中國肥胖病例持續並大幅度增加,讓人憂慮中國廣大人口未來的健康情況。

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報導,報告撰寫人波普金教授說,他一九八一年首次訪問中國的時候幾乎看不到過於肥胖的中國成人,但如今卻有近三成的人過於肥胖。

這項發表在專業期刊「健康事務」的報告說,過於肥胖的中國成人每年增加一千一百萬。

研究對象是中國各地的兩萬名成人,結果顯示其中大約三成體重過重或是肥胖。

肥胖引發的併發症包括高血壓與糖尿病,而這兩種疾病的比例也在大幅增加。

在中國,每五起死亡案例中已有四起是因為癌症、心血管病變等非傳染性疾病所導致。

雖然以往認為中國經濟日益富裕、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造成肥胖症患者增加的主因,但這次研究發現,低收入的農民比收入較高的城市居民更容易得到肥胖症。

這種現象和發達國家差不多,肥胖症和貧窮有著密切關係。波普金表示,高脂肪、高油脂、多肉類的飲食已經逐漸地取代較為平衡的中國傳統飲食。

波普金說,中國人如今食用禽類、肉類的份量大幅增加,連以往傳統的水煮、蒸煮等低油脂料理方式也被高油脂的油炸、煎炒取代。

此外,由於農耕日益機械化,摩托車、拖拉機取代自行車,加上人們看電視的時間增多,導致農民的運動量隨之減少。

中國政府也注意到肥胖症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至今仍被批評未重視此一問題、宣導民眾注意自己的體重。

【2008/07/09 中央社】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日︰基改萵苣抑癌 「吃吃」等長壽

自由時報20080430
基改萵苣。(取自讀賣新聞)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在不久的將來,光吃萵苣就能紓壓、抗過敏,甚至還能返老還童?日本學界廿八日宣布,相關研究團隊已經利用基因改造技術,成功培育出富含所謂「長壽蛋白質」的萵苣,希望能在三年內將這種名副其實的「健康」萵苣量產上市。

含抗氧化蛋白質 擬3年後上市

日本京都大學病毒研究所的淀井淳司教授等人於八○年代後期,發現名為「硫氧還原蛋白-1」(TRX-1)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好處多多,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消除壓力,還能抗氧化、抗過敏、抗發炎,同時有助於抑制癌症、腦梗塞等疾病,幾乎沒有攝取過量造成中毒的副作用,因此被視為潛力無窮的「長壽蛋白質」。

淀井淳司教授進一步與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橫田明穗教授合作,將焦點置於植物葉綠體能夠大量儲存蛋白質的特性。研究團隊於是利用基因改造技術,將「硫氧還原蛋白-1」基因注入萵苣的葉綠體,獨步全球培育出富含「硫氧還原蛋白-1」的萵苣。他們已成功從約三百五十克的一株萵苣中,萃取出約零點七克的「硫氧還原蛋白-1」,證明日後可藉由蔬菜栽培這種安全又低廉的方式,大量生產「硫氧還原蛋白-1」。

這種方式將基因改造的範圍縮小到僅止於葉綠體部分,即便花粉飛散也不會擾亂生態系統或污染環境,研究團隊今後將與企業合作進行臨床實驗,如果進展順利,大概三年後「長壽萵苣」就能在隔絕環境中大量栽培,讓人們在享受蔬菜美味的同時,輕鬆吃下各種疾病的預防藥。

地球變暖了 腎結石變多了

美國德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全球暖化會導致腎結石,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未來腎結石患者也將與日俱增。

腎結石是由溶解在尿液中的礦物質形成,會引起劇痛。腎結石往往是身體脫水導致,而脫水原因不是水分攝取不夠,就是在高溫環境下水分流失過多。

德州大學這項研究發現,人一旦從氣候溫和地區移居到較炎熱地區,腎結石的風險會迅速增加,派駐到中東的美軍官兵就是明顯例子。

該研究發現,全球氣溫若一如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預估的速率持續上升,美國部分乾旱地區腎結石患者可能大增三成,二○五○年之前可能多達二百廿萬人,使美國醫療成本增加十億美元。

【2008/07/15 聯合報】

魚子醬疑致癌 兒童孕婦忌食

體型巨大、外表醜陋,肚子裝滿淡灰色魚卵的匙吻鱘(paddlefish,又稱大硬鯖魚或白鱘)的魚子醬需求愈來愈大,但匙吻鱘魚卵含汞、氯化物,以及會導致癌症的多氯聯苯,使得衛生官員愈來愈擔心這些有毒物質可能影響民眾健康,持續對消費者發出忠告,或禁止在污染區捕漁。

不過,提倡食用魚子醬的人士表示,該魚卵中的有毒物質含量低於聯邦安全標準,而且多數消費者的食用量不足以引發疾病。

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和田納西州都已忠告消費者,少吃來自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和田納西河的匙吻鱘魚子醬。但消費者很難知道魚子醬來源,因為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和農業部,沒有要求製造公司在標籤上標明來源。

�海的嚴格捕漁限制,促使魚子醬迷努力尋找可替代昂貴俄國鱘魚卵的國內產品,加上許多美食鑑賞家對匙吻鱘評價極高。

但專家表示,匙吻鱘食用浮游生物的同時,也吃下大量污染物質。

主持肯州漁業計畫的金曼表示,儘管俄亥俄河地區居民可能知道關於污染物質的政府忠告,但其他人可能不知道。

甚至販賣魚子醬的零售商們,都可能不知道。

肯州漁獵部門官員希望當局要求採收魚子者交出銷售資料,以確定有多少魚子流入市面。肯州也準備重新發出其長期忠告,呼籲兒童和正值生育年齡的婦女不要吃魚子醬,其他健康成人則建議每年食用六次以下。

田州官員在受到污染的曼斐斯附近的密西西比河30哩流域,禁止商業捕漁。

【2008/07/11 世界日報

印尼與星合作 禽流感疫情防治有進展

  • 2008-07-16 【中央社】

新加坡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巴拉吉昨天在印尼表示,印尼在和新加坡合作之下,醫生和科學家已經在對抗禽流感疫情上取得進展。

     巴拉吉是十四日到雅加達出席印尼與南非聯合主持的「新亞非戰略夥伴關係之巴勒斯坦能力發展大會」後,昨天前往距離雅加達六十公里的萬丹省唐格朗市,了解印尼家禽屠宰和出售的狀況時,向「海峽時報」做出上述表示。

     巴拉吉在參觀唐格朗的菜市場和家禽屠宰廠後建議,菜市場需要重建以維持更好的衛生環境,而屠宰廠距離住家太近,必須遷移

     這項新加坡與印尼耗資四百五十萬美元的抗禽流感合作計畫,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印尼總統尤多約諾二零零五年在南韓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時,達成的協議,並從去年起在唐格朗展開控制禽流感疫情蔓延的工作。

     新加坡在這項計畫中出資一百五十萬美元,提供包括聚合(酉每)鏈反應測試和病毒檢測的設備儀器

     印尼的唐格朗,是二零零五年全球首次發現人類死於禽流感H5N1病毒的地點,根據印尼當局的數字,當地已經有二十五名禽流感受害者。

     印尼也是全球感染和死於禽流感疫情人數最多的國家。截至目前為止,在印尼發現的一百三十五起禽流感病例中,共有一百一十人死亡。

     印尼當局已經要求從其他地區運到唐格朗的家禽,必須有健康證明。

     巴拉吉和唐格朗市長依詩梅.阿布杜拉會晤後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提高民眾的防治禽流感意識和培訓醫療人員對禽流感疫情作好準備,同時指定一間公立醫院作為專門治療禽流感的醫院

     不過,依詩梅指出,儘管當局做了許多努力,但在唐格朗每個月都會發現一名禽流感新病例。奇怪的是,很多病人聲稱,他們從未接觸過染禽流感的死者或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