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馬桶革命 搶救貧童生命

自由時報20071123
世界馬桶協會創始大會

編譯張沛元╱特譯

南韓非政府組織「世界馬桶協會」(WTA)二十二日在創始大會(見圖,美聯社)中提出一系列改善公共衛生與突破禁忌的計畫,希冀發動一場全球「馬桶革命」,解救千萬孩童的性命。一名與會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深官員表示,改善全球公衛的年度花費,僅相當於歐洲人每年花在冰淇淋上的費用,但其功效十分可觀。

來自六十多國的一千三百多名衛生官員與衛生設備產業代表出席這場「世界馬桶協會」大會,討論如何協助全球多達二十六億缺乏適當衛生設備的民眾。WHO西太平洋區總監尾身茂說,全球每年有一百八十萬人死於衛生欠佳引起的疾病,其中九成是五歲以下的孩童;改善世界各地衛生設施的年度花費約需一百億美元,不及二○○五年全球軍事支出的一%,也僅相當於全球瓶裝水估計花費三分之一,或歐洲人每年花在冰淇淋的支出。

世界馬桶協會的宗旨在提供貧窮國家衛生設施、提供天災後的緊急衛生需要,以及散播改善衛生設施的相關資訊與科技。該協會創始人、南韓國會議員沈載德為推廣這項理念,已斥資一百六十萬美元打造一幢馬桶外觀的建築。此外,世界馬桶協會也希望世人能將馬桶的地位提升至一個能讓人放鬆與冥想的文化空間,鼓勵不需羞於談論馬桶。

世界馬桶協會獲得南韓政府大力支持,其創辦人沈載德是二○○二年世足賽南韓比賽場地水原市的市長,當時他為了這場國際賽事戮力改善當地公廁,因而被封為「馬桶先生」,二十二日也理所當然當選協會首任會長。沈載德說,馬桶革命將為人類帶來希望與幸福。二十二日的開幕大會會場上還展示有最舒適廁所競賽的獲獎者照片,還有一場配合舉辦的馬桶博覽會。

南韓政府希望透過這個協會,將其廁所復興運動推展至海外。南韓總理韓德洙說,馬桶與人類衛生以及改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該協會在會中還草擬一份「首爾宣言」,呼籲展開跨國運動,致力為需要協助的民眾提供適當衛生設備、解決水污染與加強公共教育。(取材自美聯、法新社)

肥胖易罹6類癌 抗癌食物大體檢

自由時報20071102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一份集合國際知名專家所做的大規模醫學報告顯示,肥胖、酒精與各種日常飲食都會增加得癌症的機率,因此我們如果要提高避免染上癌症的機率,就必須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報告提出的建議,堪稱是歷來抗癌研究結果中最嚴苛的一次。「世界癌症研究基金 」斥資四百五十萬英鎊(約三億零四百萬台幣),找來二十一名國際專家,花五年時間,針對遠溯至一九六○年代的七千件全球癌症研究做深度分析,最後作成五百頁的報告,於十月三十一日公布。

酒精、紅肉攝取量應該減半

根據這份報告,目前規定的酒精與紅肉攝取量都應該減量近半,避免吃加工過的肉類,而且民眾也應嘗試維持身材在建議體重下限的那一端,每天適度運動一小時或激烈運動半小時,才能降低罹癌機率。為人母親者應餵母乳,能同時降低母親與幼兒的罹癌機率。

就在這份報告導致輿論懷疑現在還有哪些食物是安全時,醫學界與產業團體都發出不平之鳴。英國知名癌症專家席克拉教授,稱這些建議「太迂腐而且太不知變通」,宣稱「不會有人照著做」。他說,癌症不能化約成一套簡單公式,吃大量的錯誤食品才會大幅增加致癌的風險,而這份報告給人「別吃香腸就不會罹癌」的錯誤印象。

英癌症病例 三分之一與飲食有關

除抽菸外,肥胖的致癌風險最高,「抽菸與肥胖一樣糟糕」也是這份報告的關鍵發現。全英國每年約三十萬件癌症病例中,有三分之一與飲食有關。過高的體脂肪可能會造成六種常見癌症,包括乳癌、腸癌與胰臟癌。

單一食物無效 打破超級食物迷思

此外,單靠一種蔬菜、漿果或水果,並不會產生多大抗癌效果,更無所謂的超級食物存在。有關蔬果抗癌的證據並沒有像所指稱的那麼顯著,但可能還是多少有些效果。

抗癌食物大體檢一覽表

自由時報20071102

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抗癌食物大體檢

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南半球入冬 新流感恐南移

全球新流感疫情趨緩,各國也調降疫情警戒等級,但時序入秋冬的南半球,陸續出現少數個案,各國專家都密切注意新流感首波入冬的發展。

南半球的紐、澳一直是國人旅遊熱門國家,目前各有89和31起疑似病例。前疾管局局長、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說,目前有抗病毒藥物可以對付新流感,因此前往兩國南半球的旅客不用恐慌,只要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即可。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目前已有25國出現新流感案例,其中包括南半球國家巴西、阿根廷,因出現境外移入個案,而列為第二級疫情國家。季節交換,南半球變冷、北半球轉熱,新流感發生區域可能將由北往南移,未來數月未來可讓進一步瞭解新型病毒是隻紙老虎,還是「扮豬吃老虎」地出現更大的危害。

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但七到九月病毒到南半球「混一混」後,說不定會有變化或出現抗藥性,無論是製藥、生產疫苗或檢驗方式都須預做準備。蘇益仁說,隨著時間進展,抗藥性會越明顯,最好購買各國較少使用的另一種抗病毒藥物。

【2009/05/09 聯合報】

豬流感蔓延 世衛升高警報

自由時報20090429
我國疫情等級與世界衛生組織分級對照表

〔編譯陳成良、記者王憶紅╱綜合報導〕H1N1新型流感(豬流感)疫情持續惡化,墨西哥全國確定及疑似感染而死亡人數已上升至一五二人,確定感染病例的國家增至七個,疫情已從墨西哥、美國等美洲國家迅速向歐洲、中東和大洋洲蔓延,迫使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對豬流感的警報等級,從第三級提高到第四級,甚至可能在確定美國疫情擴散後將提高至第五級。

四級警報 足以社區傳染

WHO警報系統共分六級,第四級指的是病毒已足以造成社區傳染。WHO發言人哈特爾二十八日表示,正在等待美國當局正式確認豬流感疫情已大幅在人際間傳染,如果獲得確認,則將符合WHO的第五級警戒標準。

哈特爾說,美國、加拿大與英國的若干傳染源不確定,WHO正在等美國當局宣布紐約某中學多名學生在從墨西哥結束春假返國後,將病毒互相傳染。他說,情況看來像是人傳人,這類病毒二次傳染是可能的,「如果我們獲得美國或加拿大的確認,我們可能會調到第五級。」

WHO代理助理秘書長福田敬二說,實驗室化驗證實的全球豬流感病例人數已增至七十九人。

研發疫苗 需四至六個月

WHO表示,由於H1N1病毒已擴散開來,防疫重點應放在緩和疫情而非圍堵,同時建議各國不需要封閉邊界或限制旅遊。WHO正在積極研發疫苗, 不過時間可能要四到六個月之久。

世界各國相繼發布赴墨西哥旅遊警訊,並加強機場入境篩檢。不過哈特爾指出,被感染者抵達機場或邊界關卡時可能並未出現症狀,所以採取類如SARS時的旅遊限制不會有用。

墨西哥當局已取消大規模公開活動,動物園等場所也一律暫時關閉,並考慮關閉首都的地鐵系統,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到五月六日。

不過墨國衛生部長柯多瓦強調,墨西哥不會關閉邊界,也不會停止經濟活動。而疑似感染病例的通報數字有下降趨勢,二十五日增加一四一例,二十六日減為一一九例,二十七日再降至一一○例。

美國五個州確定病例已經上升至五十一人,但幸而沒有人員死亡。加拿大六名確定罹患H1N1新型流感的病例,發病前都曾前往墨西哥旅遊。

在歐洲,西班牙二十八日確定了第二例患者。英國政府也宣布,兩名自墨西哥返國的蘇格蘭民眾經檢查證實感染新型流感。此外,法國、愛爾蘭、丹麥、比利時、瑞典及瑞士也相繼傳出疑似感染案例。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宣布,歐盟各國衛生部長最快在三十日召開緊急會議,研商對策。

亞洲淪陷 韓泰也傳病例

在亞洲,南韓及泰國也傳出第一起疑似病例。韓國三星台灣區總經理金衡睦指出,過去已有處理SARS經驗,H1N1新型流感若爆發,會立即啟動相關機制。

以色列二十八日確認該國第二起感染病例,稍早該國外交部表示,一名以色列男子在墨西哥感染H1N1新型流感,但經過治療後已經康復,這是以色列及中東地區的第一個確定病例。

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上夜班得乳癌 丹麥40人獲國賠

丹麥政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長期上夜班增加乳癌風險」研究結論,最近開始給予長期上夜班而罹患乳癌的婦女賠償金,已有約40人獲賠,創下國家賠償夜班患乳癌者的世界首例。

英國廣播公司(BBC)15日報導,越來越多研究證實長期上夜班有害健康,可能導致睡眠失調、倦怠、心血管、胃腸出毛病、工作意外風險增加等。世衛組織下轄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也發現,護士、空服員等常上夜班而無法正常睡眠者,體內有抑制癌症效果的褪黑激素會減少分泌,可能導致乳癌。

丹麥當局最近根據IARC這項結論,開始提供長年上夜班而罹患乳癌的婦女賠償金,但金額不詳,家族有乳癌病史者也不在賠償之列。

雙乳都出現腫瘤的烏拉•曼科夫(Ulla Mahnkopf)女士是獲丹麥政府賠償的乳癌患者之一,她曾任北歐航空公司(SAS)空服員30年,飽受時差和睡眠不定之苦。她說,不再飛來飛去後,覺得自己開始活躍起來,現在「人生徹底改觀」。

丹麥政府這項德政引發其他國家迴響。在英國,就有許多專家抨擊英國政府太晚正視夜班對勞工健康的危害,將導致嚴重公共衛生問題。據英國各工會統計,英國有約兩成勞工上夜班。

【2009/03/17 聯合報】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核試惹禍?》新疆人罹癌率 比他省高

一位新疆醫生指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民眾罹癌機率,比其他省分高出三成五。原因很可能來自於,中共政府過去在新疆地區所進行的四十多次核子試爆。

日本東京新聞報導,一位從新疆烏魯木齊市流亡到日本的外科醫生阿尼瓦魯•東府提(音譯),一九九四年起,即在臨床上發現,無論維吾爾族或漢人,民眾罹患癌症的發生率都比中國其他省市區多出三成五。其中,白血病、淋巴癌、肺癌的罹患率最高。

東府提也指出,核子實驗廠附近很多出生的小孩,都罹患先天性疾病,但因家境貧困而無法就醫。

當東府提向漢人的同事提及此事時,他同事竟回答:「若想保命,最好別調查此事」。

他直指,新疆人的高罹癌機率,與過去四十多年來,中共政府在新疆所作的核試爆,具有高度關連性。

另據札幌醫科大學高田順教授的研究,從哈薩克的觀測資料來看,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九六年,中國所進行的四十六次核試爆當量,比廣島原爆多出一千兩百多倍。他估計,新疆受核污染影響的死者有十九萬人;畸形兒和白血病的疾病患者,直逼一百三十萬人。

中國於一九六四年十月在新疆羅布泊的核子試驗場,首次進行原子彈試驗。至今共啟動四十五次核子試爆。多數試驗地點,都位在新疆地區。

【2009/04/01 聯合報】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登革熱病例多 高縣加強清理肉豆公市場環境

高雄縣政府衛生局調查統計,高雄縣市交界的「肉豆公傳統市場」周圍的鳳山市各里,3年來登革熱確定病例占總數71%,將會同縣府環保局加強清理環境、監測病媒蚊。

縣府衛生局表示,「肉豆公傳統市場」以保泰路為主,一邊是高雄市前鎮區,另一邊是高縣鳳山市五甲。市場人潮密集,周圍巷弄多又狹窄,堆積許多易成為蚊蠅孳生源的物品。自民國95年以來成為登革熱發生的重點疫區。高雄縣近3年323名登革熱確定病例中,肉豆公市場周圍各里佔了230名,占總數71%。

縣府衛生局長黃志中偕同疾病管制科人員,今天視察肉豆公市場週遭環境,除要求將周圍環境列為工作重點、投入大量人力清除蚊蠅孳生源,並請縣府環保局一起加強戶外環境整頓。

登革熱是「環境病」,黃志中發現市場四周環境髒亂,住家及防火巷堆積許多雜物,容易積水,孳生登革熱病媒蚊。

高縣大寮鄉3月底出現今年全縣首例登革熱本土病例,氣候轉暖,縣府衛生局請民眾看到積水容器隨手清除,避免蚊蟲孳生,可做功德,也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2009/04/08 中央社】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熱門話題-汙水下水道 準備好了嗎

  • 2009-05-01 中國時報 【陳文奎╱台中潭子(工程師)】

     H1N1新型流感疫情來勢洶洶,汙水感染疑為另一助因,各國急思防堵交叉感染,但,台灣的汙水及自來水公共工程,顯然做得不夠亟待檢討。

     首先,是衛生下水道、汙水處理場的建設嚴重的落後。先進的國家,在這方面相當進步讓人民的健康獲得保障,相對的提升了都市的居住品質。

     台灣曾有過繁榮景象,可惜政府不重視這方面的投資。幾年來地方首長,認為建設汙水下水道,因有現實道路埋管幾近飽滿,施工繁瑣、工期又長,容易引起民怨;再者汙水處理場之選定時,又常有人民的抗爭。就在上述的因素下,縣市首長就捨棄了這種「必要性公共工程」,反而蓋了很多為人垢病的蚊子館,以張顯自己的豐功偉業。

     其次是由於前述的汙水下水道,在飲用水的集水區附近鄉鎮市,有部分並未完成,使汙水逕排入河川,流入自來水池。使水質處理的人力和財力增加,化學和物理處理後,仍未達生飲標準。所以我們政府及民間長期無視於汙水處理與如何取得安全的自來水,才最令人擔心。

以史為鑑 1918流感三波侵台…

因緣際會,我蒐集到一些台灣在一九一八至二○年的H1N1的西班牙流感史料,並蒙蘇益仁前局長的指教,寫了一篇特別報導〈一九一八年全球流行性感冒下的台灣疫情〉,發表於國衛院於去年三月出版的《認識H5N1流感》一書中。後來又用剩餘的資料,在十和十二月寫了兩篇論文,敘述這段病毒肆虐的歷史。我認為以蘇益仁教授等人的學養經驗,一定可以應付這種局面。我現在只想把那段不堪的歷史告訴國人,提供一點歷史經驗。

一九一八年六月初,流感病毒已經從基隆登陸,到九月底已傳遍全島,然後消失。雖然歐美在三、四月已經哀鴻遍野,但是在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只是普遍造成感冒而已,沒有什麼死亡的資料。似乎炎熱的天氣,讓病毒的威力無法發揮。不過到了十月下旬,第二波的病毒又從基隆登陸。因為氣溫降低,加上十月底日人各種節慶活動,加速了病毒的蔓延,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交通船也把病毒帶到花東和和澎湖,於是哀鴻遍野,至少七十七萬人罹患流感,其中二萬五千人死亡。到十二月中旬,病毒又消失無蹤。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第三波的病毒又從基隆捲土重來,其路線又如出一轍,次年二月病毒又消失。這波只有十四萬多人罹患流感,死了一萬九千多人。大概是前兩波罹患而復元者已有抗體,所以死亡較少。

從史學角度,我認為台灣目前情況,大家不必太驚慌。因為今日的醫療設施,絕非八十年前可比。當時全台灣三六七萬人口,只有七三二個只受過四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另外大約同等數量的醫生(合法漢醫)。當時日本人患者因為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死亡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一;台灣漢人和原住民則分別高達百分之三點三和百分之三點五。

也就是說,今天的醫療水準應該足以應付困局。我們應該對專家給予充分的支持,也應該可以度過未來的寒冬。

【2009/04/29 聯合報】

短 評-全球都在剉

  • 2009-04-28 中國時報 【本報訊】

     最能讓大家感受到這是個全球化的時代,莫過於可怕的傳染病出現時。墨西哥豬流感肆虐,連台灣股市也跟著打噴嚏,真是感染無國界,天涯若比鄰哪!

     雖然墨西哥離台灣很遠,但昨天已有一位從墨西哥返台的遊客出現發燒症狀,引起一場虛驚。在當今這個飛機到處飛、旅客趴趴走的時代,對於疫情的傳播,幾乎沒有一個地方是與世隔絕的安全區。何況,人可以靠海關阻擋,但禽流感等靠鳥類傳播的傳染病,可就難以把關了。

     這也是為什麼,全球防疫網不容有任何漏洞死角,因為只要一個地方堵不住,就可能全盤潰堤,讓大家都受害。每個國家都做好防疫封鎖,不只保護自己國民,也在全世界建立一個相互保護的網絡。

     台灣一直希望能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最能讓國際社會認同的訴求,就是補足全球防疫網在台灣的這塊政治漏洞。「一個中國」政策對於防疫實務毫無意義,反而成為阻擋防疫網的一塊大石頭。再怎麼利用其他管道傳遞訊息,都還是隔了一層、慢了分秒。在致命的傳染病到處飛竄的時候,這會讓全世界民眾都受到更大威脅。

     五月的世衛大會即將登場,據傳台灣這次將可以觀察員身分獲邀出席大會。如果對於防治豬流感疫情擴散方面,可以在大會上提供具體貢獻的話,或更有助於台灣的訴求受到重視。當全球都在剉的時候,也許會更願意聽聽台灣的聲音。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生態志工 聽內在鼓聲 牙醫組荒野大軍

  • 2009-05-02 中國時報 【黃哲斌、何榮幸、高有智╱專訪】

     他是一位非典型醫,拒絕月薪七、八十萬的挖角誘惑,堅持「錢夠用就好」;這位醫刻意採取約診制,每周平均只看診二十三小時,卻花另外二十三小時擔任志工。他用童子軍的義務服務精神實現成人的夢想,努力影響周遭所有人成為志工,不靠政治或宗教力量,創建一支上萬人的生態志工大軍。

     五十年次的李偉文,或許是台灣最窮的開業牙醫,卻是精神上最富有的生態志工。他在一九九五年與知名生態攝影家徐仁修等人共同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已是台灣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環保團體,參與會員超過一萬人,目前仍有六千多位活躍志工。

     菁英反思回饋 凝聚讀書會員

     李偉文的人生上半場,擁有世俗眼中「社會菁英」的標準配備,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住在台北市民生社區,有一個幸福家庭。然而,某種內心的不滿足,讓他與十幾位社區友人成立讀書會,每周交換彼此的專業故事。

     四、五年後,這個涵蓋金融業、醫生、律師、建築師的讀書社群,擴大到兩百個家庭,他們除了每個月舉辦露營、旅行,開始思考如何回饋社會。就在此時,徐仁修加入他們,分享自己每年在台灣旅行工作,以鏡頭目睹自然環境遭快速破壞的實例,同時帶著這群人到野外實地考察。於是,他們決定成立荒野,矢志保護台灣的野外生態環境。

     荒野創立之初,就有四百多名會員,其中包括二十幾名墾丁國家公園自然解說員,徐仁修擔任第一屆理事長,負責宣傳理念;「資深童子軍」李偉文是秘書長,主攻組織運作。

     荒野的理念雖然簡單,作法卻無法輕鬆寫意。他們發展出幾個策略,包括透過購買、認養、捐贈等方式,取得野地的管理權,避免遭到開發破壞;或是監督政府的環保政策、水土保育、國家公園管理等等,最重要的是,讓大眾體會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與急迫。

     大量吸收志工 建立人情連結

     然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資源。一開始,李偉文就意識到,環保團體不能只靠理念吸引人,必須有效動員、發展組織,他說:「華人社會只靠理念是不夠的,更重要是建立朋友的『人情連結』。」

     於是,李偉文的志工生涯很另類,他與其他創始會員的首要功課,就是「帶著新會員到處去玩」,透過實地的野外訪查探勘,讓大家親身體認台灣自然生態的美好,並親眼目睹開發破壞的威脅。至於李偉文最大的挑戰,就是讓每一位接觸荒野的人,「統統變成志工」,就連早期接受媒體訪談,李偉文都期許採訪結束後,能讓媒體記者心甘情願掏出兩千元入會。

     李偉文的理論是:「理智上說服別人,並無法讓對方從生活中轉變;只有讓對方變成荒野志工,承諾開始影響周遭友人,他才會開始改變自己的實際生活。」所以,李偉文大量吸納、訓練不同專長的志工。

     例如,知名作家陳若曦起心動念加入荒野,原本想在住處附近的大安森林公園擔任解說員,後來她笑稱自己年紀大了,常記不住解說內容,於是李偉文改請她扮演推廣荒野理念的重要角色。

     學童子軍精神 自願認養工作

     二○○一年,李偉文從徐仁修手中接下理事長,荒野也發展成六、七千名會員的龐大組織。十二歲參加童軍、大學畢業就獲頒「木章」的李偉文,強調他只把童子軍「自願承諾、義務服務」的精神帶進荒野,所有工作都是自願認養,所有勞力時間絕不收酬勞,「一切不勉強,反而不會給大家壓力。」李偉文說。

     荒野的力量,不只量化在志工會員的數字上,更展現在他們深入各行業、各年齡層的滲透性;尤其他們的「炫蜂團」,每年帶著小朋友到郊外玩耍、參與營隊,一方面讓生態保育的觀念向下紮根,另一方面讓更多父母因而接觸荒野、信任荒野。

     部分環保團體質疑,荒野並未積極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努力改變政策、阻擋不合理的公共工程。李偉文對此強調,荒野希望透過各種參與的力量,「在政策成形之前,就有動員改變的空間」,而不是在政策定案後再耗費大量時間心力去企圖翻案。

     追求智慧慈悲 貼近生命核心

     如今,李偉文已卸下重擔,擔任荒野榮譽理事長。十幾年的志工生涯,讓他推卻大學學長的挖角邀約,「保證每月收入七、八十萬」;但他總不明瞭,他的同儕們「每天花十幾個小時,整天關在一公尺見方的診療間,視野只專注在零點一公分的患部裡」,即使賺了大把鈔票,也只能不斷換車換房、蒐購古董,精神生活卻很空虛。

     李偉文早就搬離民生社區、搬到更接近自然的新店花園新城,並確信賺錢不是他的生命核心,「智慧」及「慈悲」才是,為了追求前者,李偉文每天必定大量閱讀;至於後者,荒野就是他回應自己的答案。最近,他更試圖結合兩者,以《傾聽自己的鼓聲》一書,反芻他對生態環境、生活教育與生命姿態的思考。

     「要能傾聽自己心靈內在之聲,有信心依照自己的鼓聲前進」,這位非典型牙醫,在牙醫診所之外發出的鼓聲,已經被所有關心台灣生態環境的人聽見。

環保志工轉型 各行業站出來

  • 2009-05-02 中國時報 【何榮幸、黃哲斌、高有智╱專題報導】

     台灣環保運動近年逐漸由啟蒙意識轉型為生態維護,除了李偉文以醫生身分打造「荒野傳奇」,各行各業人士紛紛投入生態志工行列,已成為台灣NGO(非政府組織)、NPO(非營利組織)領域極受矚目的新興力量。

     早期台灣環保志工主要致力於教育推廣、資源回收等方向。例如徐慎恕(已改名謝百合)、陳來紅等人在一九八九年創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啟家庭主婦關心環境政策、環保教育推廣的先聲。其後同一群核心幹部再接再勵創設「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生活消費中落實環保主張與合作原則。

     慈濟基金會則在證嚴上人號召下,從一九九○年起致力於環保人文志業。慈濟在一九九二年與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預約人間淨土環保綠化活動」,一九九四年起宣導使用環保餐具,並陸續在各地設立環保站進行資源回收,大專院校的慈青社則在校園內推廣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

     慈濟志工們人手一副環保餐具、進行資源回收,已成為台灣環保志工們深入各角落工作時的重要景觀。

     近年生態志工風潮興起後,則在生態解說、環境守護等方面著力甚深。例如台大動物系教授周蓮香等人從一九九七年起催生的中華鯨豚協會,以及作家廖鴻基等人在一九九八年成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都長期培育解說員,致力於海洋生態觀察、鯨豚調查記錄、海上解說導覽、舉辦親子營隊,成為台灣海洋志工的重要基地。

     各地社區大學近年則在環境守護層面扮演重要角色,台南社大與北部淡水河流域沿線社大的志工,對於生態保育工作皆不遺餘力,社大系統逐漸成為各地環境守護的據點。

     值得注意的是,二○○○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誕生後,透過每日發行的電子報廣泛、深入報導環境議題,如今已成為環保團體互通聲息、訊息託播的重要管道,也讓外界更加了解台灣生態志工的各類努力方向。

公民RSS-度假兼保育 全球正夯

  • 2009-05-02 中國時報 【何榮幸、黃哲斌、高有智╱專題報導】

     國際環保團體近年興起「環保志工假期」風潮,除了鼓勵人們參與生態志工,更將學習環境與度假樂趣結合,成為頗具吸引力的環保實踐方式:

     ●美國「地球觀察」組織志工假期

     一九七二年成立的美國「地球觀察」組織(Earth Watch Institute),每年支持或引介一百多項生態志工研究計劃,亦稱為「志工假期」(Volunteer Vacations)。例如研究北極圈氣候變化、哥斯大黎加雨林毛毛蟲研究、修復蒙大拿野生區小徑、探索科羅拉多小徑間岩石群、探索深海珊瑚礁、協助納密比亞印度豹保育區工作、參與有機農場全球契機(WWOOOF)計劃等,每項收取不同費用。至今已有超過六萬五千人次參加,貢獻了一千萬個工作小時。

     ●澳洲環保志工計劃(CVA)

     該計劃是由一九八二年成立的澳洲最大環保團體Conservation Volunteers Australia主辦,每年提供全球熱愛自然、喜好野外活動的人士,到澳洲各地參與各項環保計畫。每年吸引上千國際生態志工參加,志工在實踐環境保育工作、交流各國環保經驗的同時,更藉此開拓國際視野、結交各國朋友,在澳洲自然風光中度過有意義的假期。

     ●英國保育志工基金會(BTCV)

     以推動國民信託、保育志工著稱的BTCV,每年在全球各地提供生態志工假期活動,多數集中在英國和部分歐洲國家,例如維護英格蘭古老森林、維護德國濕地、在保加利亞黑海建立鳥巢等。這些志工假期與典型的歐洲度假活動截然不同,但被認為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環保體驗。

     ●太空船地球號(ETS)

     曾赴西非獅子山及阿富汗等地進行緊急醫療援助的日本醫生山本敏晴,在二○○四年創立「太空船地球號」(Earth the Spaceship),堅持「真正有意義的國際援助」,以達到「永續發展的地球」理想。該組織邀請全球四十七國的小朋友,畫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其中呼籲世人重視全球暖化危機的《日漸沈沒的樂園─吐瓦魯》一書備受矚目,台灣已出版該書中譯本。

1918新流感夢魘再現?

  • 2009-05-01 中國時報 【郭明裕、郭明實】

     三月底豬流感H1N1新型(人)流感從墨西哥爆發,這是一種A型流感病毒H1N1,結合了人類流感、禽流感及豬流感,三種病毒同時感染在豬隻身上,重組後所產生的混合變種病毒。不僅可在豬隻之間相互傳染,病毒還會由豬傳染到人身上,甚至在人與人之間,還能藉由口沫交叉感染。

     專家們對此次豬流感疫情深感擔憂,一是因為新病毒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結合鳥類、豬類和人類的病毒,且能夠人傳人;二是新病毒攻擊的對象,是免疫力最強的廿至四十歲青壯年。H1N1豬流感,病毒會不斷變種,不容易預防。爆發疫情的墨西哥有六.三八%的致死率,但這只是目前為止單一地區的情況,可能會降低。

     美國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認為,新型流感人傳人的三部曲可能如下。

     第一階段:先有鴨、鵝的大量死亡,侵入廿歲以下的兒童,先進入下呼吸道的2-3唾液酸接受體,新型(禽)流感死亡率高至五○%以上,而感染率只有○.○○○○五%以下。

     第二階段:先有雞的大量死亡,侵入廿至四十歲成人(人大量死亡),先進入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新型(人、豬)流感死亡率降至二.五%以下,而感染率升高至二五%。豬可提供中間宿主與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

     第三階段:先有人的少量死亡,侵襲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為主,先進入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人類季節性流感死亡率降至○.○五%以下,而感染率升高至二五%以上。

     至於一九一八年新型流感的夢魘是否會再現?兩者相似的有,都是三月爆發,八月第二波。其次,同是侵襲廿至四十歲青壯年為主。感染率比二○○五年禽流感H5N1快許多,死亡率略高於第二階段的二.五%,因豬基因加入,可提供中間宿主與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加速人傳人效率。換句話說,一九一八年H1N1新型流感的夢魘,可能在今年八月秋天。

     原先克流感目前對豬流感H1N1新型(人)流感是有效的,但從今年三月新英蘭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H5N1與H1N1的N1凹槽上有一個274序號氨基酸容易突變,經過南北半球一年的傳遞,就全面出現抗藥性,克流感對H5N1與H1N1無效。

     因此,眼前最重要工作是趕快在今年八月秋天之前,研製出豬流感H1N1新型(人)流感的疫苗,才能避免災難,日本首相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要求全力發展新疫苗是正確的政策。一九七六年人類對抗豬流感疫苗失敗,應不會再發生,因為這幾年科學家研發H5N1禽流感疫苗已有相當進步。

     目前為止,我們看出了二○○九年新型H1N1流感大爆發的一些端倪?

     墨西哥死亡率六至七%,且大多是廿至四十歲中壯年,而其他國家卻死亡率低於二.五%。意味著第一波的二至三月分,新型H1N1流感攻擊人類年輕人的下呼吸道接受體,因含鳥類基因片段,產生細胞激素風暴,嚴重破壞肺泡,死亡率當然高。第二波的四月分,新型H1N1流感攻擊人類年輕人的上呼吸道接受體,因含豬與人基因片段,產生細胞抗體風暴,嚴重破壞支氣管與少數肺泡,死亡率當然較低一點。

     WHO已提高警戒層級至第五級,告訴我們,新型H1N1流感與一九一八的H1N1流感都位於新型流感人傳人的第二階段。一九一八的鳥類基因片段較多也毒性較強,流行病學家評估,依據過去經驗與目前世界人口數,如果爆發大流行,將感染全球逾三分之一人口。屆時全球將有十五億人就醫,其中三千萬必須住院,可能導致七百萬人喪生。

     面對這樣嚴峻的景況。請問政府與民眾都準備好了嗎?

     (郭明裕為醫師、台大醫學系臨床教師;郭明實為美國醫師、喬治亞州醫學系臨床教師)

美假想最糟...死兩百萬人

  • 2009-04-2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豬流感(國內已正名為H1N1新型流感)疫情持續擴散,美國政府沙盤推演最壞情況,推估一旦豬流感爆發大流行,將在美國奪走兩百萬條人命。不過由於美國政府已經啟動緊急因應措施,應可避免最壞結果發生。

     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貝恩預估,在最壞情況下,美國經濟今年將可能再萎縮0.3個百分點,而變成衰退3.8%。他原本預期美國經濟今年將衰退3.5%。

     根據美聯社取得的美國官方報告,以及對參與該報告研究人員的訪談指出,豬流感疫情如果失控,成為全球流行性疾病,在美國可能導致2%的感染病患死亡,或等於兩百萬人喪生。

     美國政府推測,豬流感就像1918年西班的大流感,將讓9千萬美國人受到感染,約美國總人口的3成。在受感染的病患中,將近1千萬人必須送往醫院就醫,其中約150萬人將在加護病房診療,75萬人恐需呼吸器維生。

     不過即使從墨西哥傳出的新型流感疫情可能加劇,但由於美國政府已經庫存抗病毒藥物、加速疫苗生產與擬定基本的公共衛生指導原則,應可避免最糟情況發生。

     另據經濟學家預測,豬流感來勢洶洶,恐會拖累美國經濟復甦的腳步,但不至於減少美國工作機會或讓經濟大幅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強生預期,豬流感對美國經濟活動只有「小幅衝擊」。不過Moody's Economy.com經濟學家桑帝也警告,如果該問題持續數月之久,並大幅蔓延至全球各地,將可能讓經濟復甦延宕到2010年。

     專家認為豬流感對經濟損害有限,主要是基於過去SARS與禽流感的前車之鑑,讓全球對於這類流感疫情已有更好的準備措施,像是囤積疫苗等。至於大型企業也有備戰計畫,以防員工無法工作,依然能維持營運正常。

     白宮發言人吉伯斯表示,目前「要判定對經濟影響還言之過早」,不過財政部與相關單位正在「密切觀察情勢發展」。

回顧全球流感史...太頻繁

  • 2009-04-28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墨西哥4月初爆發豬流感疫情,短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全球,目前已知美國、加拿大、西班英國、以色列及法國等地陸續傳出疑似病例,若疫情持續加劇,恐讓目前飽受金融風暴摧殘後脆弱不堪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世界銀行去年曾預估,全球若爆發流感,將造成30兆美元經濟損失,全球GDP萎縮近5%。

     回顧歷史,光是20世紀至少三度爆發流感全球大流行,分別於1918年、1957年與1968年。此外,2002年底源自於中國廣東的SARS,在2003年對亞洲多國造成嚴重疫情,繼之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肆虐東亞的禽流感,都令人記憶猶新,這些重大傳染病皆在全世界造成嚴重的人命死亡與經濟損失。

     1918年:20世紀第一次全球性流感爆發,由於源起西班,故被稱作「西班牙流感」,屬A型流感H1N1病毒,與近日墨西哥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因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參戰國部隊四處征戰移防,以致疫情向世界各地蔓延,至於全球死亡人數難以計數,有文獻稱高達4,000萬人,也有的指約2,000萬人,至少有10億或全球半數以上人口遭感染。

     1957年:流感爆發於中國貴州,然後擴散至全球,疫情持續到隔年。這場被稱為「亞洲流感」的疫情係A型流感H2N2病毒作祟所致,據估計全球約10%到30%的人口受到波及,死亡人數在100萬人。

     1968年:亞洲流感病毒之後由H2N2突變為H3N2,成了1968年「香港流感」的元凶,同年疫情傳至美國,持續到1969年。估計全球死於「香港流感」的人數約75萬人,在美國則奪走3.4萬條人命。

     2003年:引發包括台灣在內亞洲國家人心惶惶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也是擴散迅速且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2002年底自廣東順德爆發,2003年世衛組織正式宣佈致病源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病毒,這場疫情造成700多人喪生,亞太地區的經濟損失多達400億美元。

     1997年香港首度發現禽流感病毒出現人畜共通傳染,病株類型確認為H5N1,2003年底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爆發嚴重疫情釀成死亡,甚至擴散到歐洲與美國。世界銀行2005年曾警告,禽流感大流行若持續1年以上時間,將造成全球高達8,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2009年:豬流感蔓延,影響層面尚待觀察。

小檔案-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防疫最高等級

  • 2009-04-28 中國時報 【張翠芬整理】

     衛生署昨天正式將豬流感列入第一類法定傳染病,防疫規格提升到最高管制等級。

     目前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包括: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天花、鼠疫、狂犬病、炭疽病、 H5N1禽流感,以及最新列入的豬流感即H1N1新型流感。這些傳染病都具有高度傳染性,容易引起重症,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嚴重傳染疾病。

     防疫措施上,醫師若高度懷疑病患感染豬流感,必須在廿四小時內通報,並視情況將病患強制隔離治療。(資料來源:疾管局)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抗瘧疾藥 效力減退 隱憂浮現

 
New Fear as Malaria Drug Falters

【By THOMAS FULLER╱張佑生譯】

TASANH, Cambodia — The afflictions of this impoverished nation are on full display in its western corner: the girls for hire outside restaurants, the badly rutted dirt roads and the ubiquitous signs that warn “Danger Mines!”

柬埔寨這個赤貧國度的苦難在國境西隅一覽無遺:餐廳外面待價而沽的女孩,轍跡遍佈的泥巴路,隨處可見告示牌警告「危險,地雷!」

But what eludes the naked eye is a potentially graver problem, especially for the outside world. The parasite that causes the deadliest form of malaria is showing the first signs of resistance to the best new drug against it.

但肉眼看不見,外界尤其看不出來的是個更嚴重的潛在問題。引發最致命型瘧疾的寄生蟲,對治療該型瘧疾的最佳新藥首度出現抗藥跡象。

Combination treatments using artemisinin, an antimalaria drug extracted from a plant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been hailed in recent years as the biggest hope for eradicating malaria from Africa, where more than 2,000 children die from the disease each day.

從傳統中國草藥青蒿提煉的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用於混合療法,近年來被譽為將瘧疾自非洲根絕的最大希望。當地每天有2,000多名孩童死於瘧疾。

Now a series of studies, including one recently published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one due out soon, have cemented a consensus among researchers that artemisinin is losing its potency here and that increased efforts are needed to prevent the drug-resistant malaria from leaving here and spreading across the globe.

現在有一系列研究,包括《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近刊出和即將刊出的一篇,強化研究者之間針對青蒿素對抗瘧疾正逐漸失效的共識,咸認各界必須更努力,才能遏止產生抗藥性的瘧疾由非洲蔓延到全球。

“This is something we can’t just slide under the carpet,” said R. Timothy Ziemer, a retired admiral in the United States Navy who heads the President’s Malaria Initiative, the $1.2 billion program started b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ree years ago to cut malaria deaths in half in the countries affected worst.

「我們不能粉飾太平,」退役美國海軍上將提摩西•齊莫爾表示。他是「總統防治瘧疾行動計畫」主持人,該計畫由前總統布希政府在三年前成立,以協助瘧疾最嚴重的國家將死亡率減半。

Admiral Ziemer met with Thai and Cambodian officials in December to assess the resistance problem, which affects the same drugs used by the malaria initiative in Africa.

齊莫爾12月會晤泰國及柬埔寨官員,評估抗藥性問題,在非洲防治瘧疾計畫使用的相同藥物也遇到同樣的抗藥性問題。

“We feel that we not only have to beat the drum but shake the cage: guys, this is significant,” he said.

他說:「我們覺得不只要敲鑼打鼓,還要搞得地動天搖,各位,茲事體大呀。」

Though the studies show relatively early signs of resistance to artemisinin, the drugs were judged to have failed in only two patients in the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Even they were eventually cured.

雖然研究證實,對青蒿素的抗藥性只是相對初步跡象,在最近發表的研究中也只對2名病人失靈,甚至連他們最後都被治癒。

But malaria experts note that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this same area around the Thai-Cambodian border appears to have been a starting point for 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malaria, starting in the 1950s with the drug chloroquine.

但瘧疾專家指出,泰柬邊界附近的同一個區域,過去有好幾次是抗藥性瘧原蟲株別的起點,始於1950年代,當時的藥物是氯奎寧。

Introduced immediately after World War II, chloroquine was considered a miracle cure against falciparum malaria, the deadliest type. But the parasite evolved, the resistant strains spread, and chloroquine is now considered virtually useless against falciparum malaria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sub- Saharan Africa.

二戰結束後隨即問世的氯奎寧,被視為對抗最致命一型惡性瘧原蟲的仙丹妙藥。但瘧原蟲演化,抗藥性株別蔓延,氯奎寧現在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對抗惡性瘧原蟲被視同無效,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It took decades for this resistance to spread across the world, so by the same token artemisinin-based drugs are almost sure to be useful for many years .

對氯奎寧的抗藥性經過數十年才蔓延到全球,同理含青蒿素的抗瘧藥物幾可篤定還能用好幾十年。

To protect against artemisinin resistance, the global health authorities are trying to assure that it is sold only as a combination pill with other antimalaria medicines that linger longer in the blood, mopping up any artemisinin-resistant parasites.

為了預防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世界衛生組織正設法確保青蒿素必須和其他抗瘧藥物一起販售,在血液中停留時間較久,消滅任何對青蒿素有抗藥性的瘧原蟲。

The two most recent tests showing artemisinin resistance were done with pills that had no combination drug. But if resistance spreads, there are no new drugs to take the place of 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s and no immediate prospects under development.

對青蒿素出現抗藥性的兩項最新實驗並未使用複方藥品。但是假如抗藥性蔓延,就沒有新藥能取代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品,研發中的藥物也沒有哪一種可以馬上問世。

“This could spread in any direction; we have to make sure it doesn’t,” said Pascal Ringwald, malaria coordinator 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hree years ago led a study of drug resistance in Cambodia and is co-author of a coming study on the subject. “We know it’s not yet in Bangladesh,” he said. “It’s not yet in India.”

「問題可能朝任何方向蔓延,我們必須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世界衛生組織統籌抗瘧的官員帕斯卡•林華德,3年前在柬埔寨主持一項抗藥性研究,而且是一項將發表的相關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說:「我們知道在孟加拉和印度都還沒有發生。」

The falciparum parasite is one of four types of malaria and by far the most virulent. It enters the bloodstream through a mosquito bite, and after incubating about two weeks, it multiplies and takes over red blood cells. There it causes fever, chills, headaches and nausea, among other symptoms. If untreated, the infected cells can block blood vessels and fatally cut off blood supply to vital organs.

人類瘧疾有4種,惡性瘧原蟲顯然最致命,跟著蚊子叮咬進入血流,經過2周發育,開始不斷分裂,攻占紅血球細胞,引起發燒、怕冷、頭痛、嘔吐和其他症狀。假如不治療,受到感染的細胞會阻塞血管,切斷血液流往重要器官而奪命。

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s turned out to be fast-acting and seemed to slow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said Dr. John MacArthur, an infectious disease expert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 Bangkok.

曼谷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傳染病專家約翰•麥克阿瑟醫師說,青蒿素類藥物證明可以迅速發揮藥效,看起來可減緩瘧疾蔓延。

Dr. MacArthur and others say resistance to malaria drugs is a natural consequence of widespread use of the drug. “In the case of malaria, it’s the Darwinism of the parasite,” he said. “It likes to survive.”

麥克阿瑟醫師和其他專家表示,產生抗藥性是廣泛使用抗瘧疾藥物的自然結果,他說:「在瘧疾病例中,這是瘧原蟲的達爾文主義,它要活下去。」

Still, some researchers remain concerned about sending the wrong message to the public about the efficacy of artemisinin-based drugs.

儘管如此,一些專家仍擔心,大家得到的是有關青蒿素類藥物療效的錯誤訊息。

“This is not the death knell of artemisinin,” said Dr. Nicholas White, a malaria expert who is chairman of a joint research program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Mahidol University in Thailand. “The drug still works in Cambodia, maybe not as well as before.”

牛津大學與泰國馬希竇大學一項共同研究計畫的主持人、瘧疾專家尼可拉斯•懷特醫師表示:「這不是青蒿素的末日,至少在柬埔寨仍舊有效,只是也許不像以前那麼有效。」

But given the history of drug failures here, there appears to be a consensus on the solution. “Get rid of all malaria from Cambodia,” Dr. White said. “Eradicate it. Eliminate it.”

但是,有了抗瘧藥物失靈的前車之鑑,各方對解決之道似乎已有共識。「將所有瘧疾從柬埔寨趕出去。連根拔除。徹底殲滅,」懷特說。

關鍵字句

本文介紹瘧疾藥物的抗藥性(resistance)問題,例如:This process appears to fail in insulin resistance accompanying several forms of diabetes.這個字也指身體抵抗力,如:AIDS lowers the body's resistance to infection. 汽車的風阻叫做wind/air resistance, 共同概念都是抗拒,介詞用to。經濟不景氣,產業抗拒變革,恐有破產之虞:Resistance to change has nearly destroyed the industry.

報導指出瘧疾抗藥性問題不可slide under the carpet,大掃除時髒東西往地毯下面塞,意思是將毛病隱藏起來,不加以處理,常見動詞為sweep。如:The committee is being accused of sweeping financial problems under the carpet to avoid embarrassment.

與carpet有關的片語包括形容因犯錯而遭訓斥的(be/get called)on the carpet:I got called on the carpet for being late.「在地毯上被叫」很難堪,但是roll out the red carpet(for) 指的是「隆重歡迎」。

【2009-02-10/聯合報/G9版/UNITED DAILY NEWS】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PVC比毒奶毒 環團促全面禁

看守台灣協會上午舉辦禁用PVC座談會,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將含有PVC的塑膠加熱後,產生綠色的火花,並釋放氯化銅的有毒致癌物,桌上是以PVC材質包鮮盒包裝的商品
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內多個環保團體今天強烈呼籲,PVC(聚氯乙烯)塑膠產品,幾乎無所不在,且比毒奶粉事件的三聚氰氨危害更烈,要求政府全面禁用PVC。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及主婦聯盟監事陳修玲共同呼籲,政府立即禁止PVC用於食品包裝材料與醫療用品;汰換PVC材質的水管,改用其他安全材質; 禁止PVC進入焚化爐,以減少PVC焚化產生的戴奧辛在環境中累積;且在PVC還未全面禁用前,要求超商量販店不要販賣PVC產品;同時在採購規範中,要求改用較安全無害的替代材質。

環署:禁用PVC超商量販店反彈大

環保署廢管處長何舜琴表示,環保署曾在2006年擬公告禁止使用PVC材質的托盤、包裝盒,但因超商、量販店業者反彈太大,而暫停實施。目前只能提高PVC的回收處理費用,來降低PVC的使用。至於水管及醫療用品,因其他替代材質延展性都未如PVC佳,故仍無法改變PVC 的大量使用。

生產、使用到廢棄都有害

謝和霖上午說,PVC是我國第二大泛用塑膠,被廣泛使用於水管、地板、浴簾、百葉窗等建築上、 涼鞋、背包、沙發等皮革製品、 血袋、點滴袋、手套等醫療用品、 玩具 及保鮮膜等食品包裝上。由於PVC從生產、使用到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有害,因此不論使用於那種用途,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謝和霖說,PVC的危害主要來自其添加的塑化劑如DEHP是一種會危害生殖與發育系統的毒素,而添加的安定劑,會產生傷腎的鎘及會降低智商的鉛。這些添加劑會滲出到PVC接觸的食物或飲水,而隨其進入人體。且PVC廢棄後,如送到焚化爐,更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

PVC產品既然使用這麼廣泛,民眾要如何判斷家中的玩具保鮮膜是否含PVC?謝和霖、陳修玲上午也用簡單方法示範,就是把一條銅線加熱後,沾一些塑膠製品,拿到瓦斯爐上加熱,如火光出現的是綠色,就表示該塑膠製品是PVC材質,但如果出現的是一般顏色火光,就未含PVC了。

【2009/02/25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全球合作 防治結核

20090324自由時報◎ 楊甦棣

大約一個世紀前,美國在與結核病作殊死搏鬥。那時,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結核病,它是在美國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元凶之一。如今,儘管對藥物敏感類結核病的有效治療已存在五十多年,結核病仍是全世界僅次於愛滋病的第二大致命傳染病。這種疾病危害著最貧困、最脆弱的群體,尤其是婦女和兒童。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三月二十四日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使這種疾病得到重視,並發起防治行動。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結核病潛伏感染。每年約有九百二十萬人發病。結核病在活動期傳染性極強,患者在咳嗽和打噴嚏時透過空氣將病菌傳給他人。每年大約有一百七十萬人死於結核病。

美國人民正在為預防和控制結核病向全世界結核病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我們積極參與「遏止結核病夥伴項目(STOP TB Partnership)」,是致力於實現夥伴專案全球計畫(Global Plan)目標的重大國際努力中的一個主要成員;這個目標即:到二○一五年使結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降到相對於一九九○年的一半。實現這個目標能夠拯救一千四百萬人的生命,而給各國帶來的巨大經濟惠益則更不言而喻。

這裡有一些好消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二○○九年全球結核病控制報告」,世界各地結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下降,而新患確診率和高品質的結核病治療普及程度正在提高。在全世界六大地區中,有三個地區(美洲地區、東地中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正在穩定實現全球計畫的二○一五年既定目標。此外,西太平洋地區也在向實現這個目標大步邁進。

台灣也承諾將達成二○一五年全球計畫的結核病十年減半目標。近年來,台灣與美國在結核病的預防與治療密切合作。美國疾病管制局協助台灣推動「都治計畫」,又稱「直接觀察治療計畫(DOTS, 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 Program)」,用來確保病患確實服藥,持續接受治療。台灣的疾病管制局也加入美國倡導的全球計畫,針對多重抗藥性結核病(MDR)病患的治療作分析研究。

然而,還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非洲和歐洲都沒有就實現上述目標取得應有進展。由於愛滋病加劇了結核病疫情,攜帶愛滋病病毒的結核病患者和這類患者的死亡人數比我們預先估計的要高一倍。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威脅著多年來在結核病控制方面的進展,因為對它的治療需要有更高成本的新型藥物。採用診斷結核病的新手段,同時改進醫療服務系統和提高社群覺悟,是及早發現和治療結核病的關鍵所在。

美國仍在全力以赴地同所有夥伴繼續努力,加強對結核病的防治。自二○○二年以來,美國人民已向全球基金(Global Fund)捐贈三十三億美元。全球基金已批准將十七.一億美元撥給九十一個國家,作為防治結核病的一期和二期資金。全球基金的撥款已使三百九十萬名結核病患者得到了治療。

美國是為防治結核病單獨提供雙邊捐助最多的國家。自一九九八年以來,美國已向全球的結核病控制專案提供了超過七.七七億美元資金。美國是全球結核病藥物管理中心(Global TB Drug Facility)的一個主要捐款國,在二○○八年向該中心提供了近一千五百萬美元,以普及高品質的治療結核病藥物並擴大供藥管道。美國人民提供的這一治病救人的援助將使超過四十五萬名患者受益。

在全球防治結核病日,美國再次作出承諾,將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成功實施遏止結核病全球計畫。全球千百萬人的生命取決於真正的國際合作。(作者為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韓良露:免洗餐具裝熱食 不環保又有毒

韓良露

老台北人自紐約歸來,甚為懷念豆漿燒餅油條,一行人深夜暢談後奔赴一處頗受美食界人士推崇的豆漿店。

食物上來,燒餅油條、糯米糰都具水準,只是熱豆漿端上,碗中飄浮著危危顫顫的塑膠湯匙,這是我最不想見到的東西。

熱湯+塑膠匙 容易致癌

多年下來,台灣從小攤到小店,甚至到略見規模的餐飲店家,免洗筷子、塑膠湯匙、保麗龍碗、保麗龍盤,就像傳染瘟疫般在每一個城市蔓延,最開始是因為路邊攤一桶髒水洗餐具客人怕得B肝,攤販既無能也不想改變衛生狀況,索性圖方便用起免洗筷,從此免洗就成了不改善衛生的豁免符,什麼都免洗了,塑膠免洗匙發明了,保麗龍免洗盤碗也出現了。

台灣人不僅具有此等因陋就簡的發明天才,也有便宜行事的運用天才,本來只在流動攤販出現的免洗餐具,也進到了固定的攤家,更進到了有廚房有洗槽設備的餐飲店家。

難道大家都愛上了免洗餐具?難道沒有人覺得塑膠湯匙吃冷熱食,又刮嘴又不好用,輕飄飄的匙站都站不住,放在湯碗中一下子就沉了,更別說那般塑膠味喝起熱湯會不會有致癌的風險?

還有那些保麗龍碗、保麗龍盤,裝著滾燙的原汁排骨湯、蚵仔麵線、蚵仔煎等等,有沒有人跟我們保證過,這些保麗龍餐具,會不會造成健康的疑慮?我們如今知道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化工黑心食品,就沒有化工的黑心餐具嗎?

保麗龍快焦了 照吃不誤

有一回陪荷蘭朋友去士林夜市,對方十分興奮地四處拍照,像賣小火鍋的,緊貼著鐵鍋熱火旁放著保麗龍碗、塑膠匙,那樣的高溫,湯碗幾乎無法拿在手中,客人還是吃得不亦樂乎,賣鐵板燒的也是,保麗龍盤幾乎都放在鐵板上了,廚師刮刮刮地炒好了冒煙的銀芽牛肉絲,放在似乎快燒焦的保麗龍盤上。我在夜市中數了數,幾乎九成以上的攤家都在用這些免洗餐具。

而台灣人還有更天才的想像力,不知是誰第一個想到在保麗龍盤上套塑膠袋來裝食物,如今這種盛食法流行了全台灣,我曾問一處攤家為何這麼做,他說客人怕保麗龍有毒,所以才用塑膠袋保護,但塑膠袋呢?所謂耐高溫的塑膠袋就沒毒了嗎?

高級餐廳也用 真是夠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回我走進天母某處剛裝潢得漂漂亮亮的自助火鍋店,竟然發現這處一餐要三四百元的店家,也用起了保麗龍、塑膠,我當下逃出了店,但店中坐滿的客人,難道他們不在乎?

還是我們不見得真的不在乎,我們只是習慣接受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事,我們都麻木了,從政治到民生,最後連和我們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事,我們都不想反思、自主、爭取較好的生活條件,我們任由別人支配我們如何過活。

但我們還在沾沾自喜台灣的小吃、台灣的食物多好吃,就不管裝這些好吃食物用的是什麼樣的餐具,就像我們覺得台灣人又熱心又有人情味,所以法制不彰就沒那麼重要了嗎?

我的荷蘭朋友,拍了許多照片要給荷蘭人看台北的保麗龍盤碗,他可不敢吃,但你問他士林夜市好不好玩?他一定說很好玩,很值得大開眼界觀光一下。

不安全的容器 應該消失

我們的健保年年喊經費短缺,全民健康本應從預防疾病而不是治病為根本,我們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這句話,而我們年輕的一代,幾乎從出生到今天,都常用全世界少見的免洗筷、保麗龍盤碗、塑膠匙、塑膠袋裝食物,誰能保證他們的健康?

而做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台灣,難道我們的餐飲服務至今仍不能提供清洗餐具這種基本的技術與設備嗎?難道政府不能拿出一點魄力,讓這些塑膠保麗龍等既不環保又不安全的食物容器從台灣消失。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09/03/14 聯合報】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醫學再度證實男性不育與空氣污染有關

  • 2009-04-17 新聞速報 【中央社】

     空氣污染導致男性不育的醫學說法由來已久,科學家今天公布一項調查再度證實,在印度空氣污染嚴重的第三大城加爾各答(Kolkata),男性罹患不育症與空氣污染有直接關係。

     加爾各答是全球幾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印度「國立癌症協會」曾在2007年一份報告中指出,空氣污染與加爾各答居民罹患肺癌高居全國第一有關。此外,加爾各答警察局都配備氧氣筒,供交通警察感覺不適時吸氧緩和。

     今天公布的一份由美國克利夫蘭醫療中心(TheCleveland Clinic)、印度國立加爾各答大學和加爾各答非政府高級醫療保險暨研究中心合作進行的調查報告則指出,加爾各答地區男女不孕案例,有40%至50%與男性不育有關,而男性不育又與吸入有毒氣體有直接關聯。

     公布報告的高級醫療保險暨研究中心首席胚胎學專家瓦吉斯(Alex Varghese)表示,這項研究目的在求證都市化和車輛污染,與亞洲及印度不孕案例增加之間的關係。他表示,這項研究長期觀察了加爾各答4000名男性的精子數目。

     據國立加爾各答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巴塔查雅(Asok Bhattacharya)警告,車輛排放的有毒物質會滲透男性生殖系統,與又稱遺傳微粒的染色體主要化學成分去氧核醣核酸(DNA)混合,透過男性精子破壞胚胎的基因,導致生育缺陷。

     報告同時指出,加爾各答空氣中含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的比例,自1970年代以來即逐年增加。這又與使用二行程計程三輪車增加有關,因為二行程三輪車使用有高度毒性的混合燃料,在城市中釋放有毒氣體。980417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拉美爆發登革熱情疫 近200 死

20071001自由時報〔編譯張沛元╱美聯社波多黎各聖胡安九月三十日電〕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目前爆發近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導致成千上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以及光是今年便已至少奪走近兩百條人命。

散佈都市貧民窟的積水廢物或老舊輪胎,淪為孳生登革熱病媒蚊的溫床。專家表示,隨著該區許多國家進入雨水最豐沛的幾個月份,今年登革熱疫情恐將達破紀錄的嚴重程度。泛美洲衛生組織(PAHO)登革熱打擊組小負責人聖馬汀說,倘若無法舒緩登革熱蔓延情況,該區疫情將日趨嚴重,並導致這些國家蒙受重大社會經濟損失。

據一份為一日在美國華府召開的PAHO會議所準備的文件,登革熱疫情令遊客卻步,該地區國家的經濟已經受損。某些國家致力撲滅觀光區的病媒蚊,墨西哥就出動大批工作人員前往瓦亞他港、肯昆、阿卡波卡等度假勝地,以防爆發登革熱疫情。聖馬汀表示,他將呼籲出席PAHO會議的拉美與加勒比海地區國家衛生部長在打擊登革熱上投入更多資源。

截至目前已63萬人感染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在波多黎各聖胡安的登革熱辦公室主任威靈頓說,目前最大的隱憂,在於美洲登革熱將重演東南亞登革熱的情況;換句話說,隨著時間流逝,日後嚴重型登革熱病例將會愈來愈多。此外,觀光與移民使得四種不同病株在該區四處散播,導致病毒的致命性更強。

PAHO的數據顯示,迄今,美洲地區今年傳出六十三萬零三百五十六起登革熱病例(主要集中於巴西、委內瑞拉或哥倫比亞),包括一萬兩千一百四十七起出血性登革熱,並且造成一百八十三人死亡。光是巴西一地,今年前七個月就有四十三萬八千九百四十九個病例與九十八人死亡。預料許多國家的疫情將隨著當地進入雨季而惡化,聖馬汀說,預料該區今年登革熱病例數,將會超過二○○二年時的一百零一萬五千例。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課巧克力稅抑制肥胖 英國引爆話題

  • 2009-04-12 工商時報 【蕭麗君】

     香甜可口的巧克力讓許多人耽溺在它帶給人們的快樂感覺。不過在英國卻有醫生出面指責它是英國肥危機日益加深的罪魁禍首,並主張要對巧克力課稅。

     引爆這場巧克力稅話題的是一名蘇格蘭家庭醫生渥克。他在英國醫學會的會議上指出,一般大眾通常低估巧克力對健康造成的威脅。

     他解釋,含有高油脂與糖分的巧克力在肥與其相關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與關節疼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議應該比照酒,對巧克力產品進行課稅。

     本身擁有食品營養師資格的渥克強調,「外界對於其他速食與垃圾產品有許多負面評語,但巧克力卻狡猾躲過該雷達。」據渥克表示,民眾飯後坐在電視機前大啖巧克力,通常已超過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因此他提議調高巧克力價格的做法,雖然無法完全解決肥胖問題,但卻能實質減緩肥胖問題發生率。

     雖然他的巧克力稅提議,最後在該會議上以些微2票的差距而沒有過關。不過他拋出的話題,卻已在食品業與一般社會上造成熱門的爭辯焦點。

     食品飲料聯盟代表杭特對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表示,「對消費者所喜愛的食品課稅,只會導致他們的荷包縮水,但卻不會讓他們的腰圍變小。」

     他指出目前在英國所有巧克力都被課徵加值稅。渥克提出的巧克力稅,雖然很容易成為媒體頭條新聞,但沒有證據顯示「肥胖稅」實際上行的通。杭特還表示,英國醫學會也曾在2003年否決類似提議,因為與會醫生認為,這無助於降低肥胖危機,只會對低收入戶造成沉重,並成為政府的夢魘。

     倫敦醫學院教授柯德也批評渥克把注意力放在錯誤的問題上,「瞄準巧克力只是在誤導大眾」。

     他解釋所有黑巧克力都被許多食品公司塑造為健康食品,「事實上只有巧克力內部的天然成分稱為flavanoids才是有益健康。」

     英國肥胖慈善機構也宣稱,「我們並不相信巧克力稅是減少肥胖人數正確途徑。」它強調,「教育與資訊才是協助民眾選擇正確食物的方式,應該多鼓勵增加運動量」。

     像是在3月份才歡度100歲生日的英國人瑞老婦葛瑞芙,平均每週在家都要吃30條巧克力,不過根據她的女兒描述,「她始終能保持纖細的身材,而且飲食均衡。」

     因此英國糖尿病顧問瑪斯蘭認為,把肥胖問題全部歸咎於巧克力,只會混淆視聽。她強調想要打擊肥胖危機與保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不是在於提高巧克力價格,而是要說服民眾擁有平衡的飲食習慣與主動的生活型態。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高油脂少纖維 腸癌成頭號殺手

  • 2009-03-14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禍從口入 ▲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95年)出爐,國人罹癌人數持續增加,結、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0248人;醫師認為,與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與缺乏運動有關,圖為燒肉店外引人垂涎的廣告燈箱。(王英豪攝)

     據衛生署統計,九十五年一年就有多達一萬零二四八人罹患結直腸癌,單就發生人數來看,首度成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若民眾不改變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結直腸癌發生率還會續攀高。

     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國二男生,從小二、小三開始,每天放學都要買烤香腸來打牙祭,連續吃了五、六年,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腸阻塞的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腔的結直腸癌,手術四個月後仍告不治,年輕生命就此殞落。

     嗜吃烤香腸 國二生腸癌奪命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內結直腸癌零期與一期的發現比率僅占一九%,遠低於歐美二七~二九%。一旦錯過早期發現的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也將從九成,一路下滑到第四期的二到三成。

     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一語道破: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

     他說,臨床研究已證實,紅肉中含有特別豐富的左旋苯基丙胺酸及肌胺酸,這兩種物質遇燒烤等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具環胺,「所以紅肉最好少吃,或儘量以水煮烹調。」紅肉是營養學上的名詞,一般泛指在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

     紅肉燒烤會釋出致癌物 少吃

     此外,環境惡化也是結直腸癌增加的主因之一,諸如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硝基喃、塑膠溶出的PVC,透過食物鍊累積在人體,也將增加民眾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然而,環境乃至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均非一蹴可幾,定期篩檢就格外重要。

     王輝明說,早期結直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另因應腫瘤位置不同,臨床症狀也不一樣,但只要有血便、頻便、殘便感、下腹痛,或大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務必及早就醫。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簡俊榮建議,結直腸癌是一種與老化相關的癌症,因此,一般民眾年滿五十歲,就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驗。嗜吃肉類、燒烤或有遺傳性體質者,更應提前自三、四十歲開始接受篩檢。

95年 台灣每7分10秒 有1人罹癌

  • 2009-03-14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癌症陰影持續籠罩國人健康衛生署最新統計九十五年罹癌人數七萬三二九三人,平均每七分十秒就有一人罹癌。十大癌症中,除了子宮頸癌人數略減,其他人數都較前一年增加,其中又以結直腸癌口腔癌各增加六百多人,最值得國人警惕。

     更應注意的是,肝癌及結直腸癌(一般人統稱的大腸癌)人數均首度跨越單一罹癌人數逾萬人的門檻,結直腸癌更第一次凌駕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九十五年國人十大癌症依序是乳癌、肝癌、結直腸癌、肺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子宮體癌。整體排名僅胃癌及子宮頸癌互調,其餘不變。

     但在罹癌人數上面,九十五年較九十四年增加了四三八六人,與前年平均每七分卅八秒一人罹癌相較,癌症向國人敲門的速度又快了廿八秒。十大癌症中,除了子宮頸癌減少一四九人,其餘癌症人數都增加,且以結直腸癌增加六四四人、口腔癌增加六○九人,數目最多。

     此外,國人罹癌高度集中在結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五大癌症,個別罹癌人數均超過五千人,合計佔總癌症人數的五成六。

     在性別方面,男性罹癌人數四萬二○一七人,是女性三萬一二七六人的一點四倍,尤其是菸酒及檳榔,使男性罹患食道癌與口腔癌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十倍以上。不過,女性集中罹癌年齡為五十九歲,較男性年輕了六歲。

     比較近五年癌症發生率的變化,男性所有癌症比率增加了三.九%,其中口腔癌增加了二四%、食道癌增加二一%,增加幅度最高,但胃癌減少了一五%;女性所有癌症則增加了四.七%,其中子宮體癌增加三一%、乳癌增加二二%,增加幅度最高,所幸拜抹片篩檢之賜,子宮頸癌大幅減少了二六%。

     趙坤郁說,癌症登記是全國五十床以上醫院在該年度結束時,跟衛生署委託的癌症登記中心通報,該中心經校對、除錯、彙整後,成為國家癌症統計報告,因此報告均在三年後發布。

烏腳病之父 王金河為善最樂

  • 2009-03-08 中國時報 【郭石城╱專訪】

 ▲王鳳群(右)描述父親王金河(左)醫治烏腳病患艱辛歷程。(郭石城攝)

     「被他摸過腳的烏腳病患,沒有不感激涕零的!」從小目睹烏腳病患慘狀,藥劑師王鳳群一句話,道盡父親王金河視病如親的大愛。

     四、五○年代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爆發烏腳病,發病時痛徹心扉,截肢成了醫療「必要之惡」,不少病患甚至受不了煎熬自殺。當時台南縣北門鄉醫師王金河幫貧窮病患免費醫療,摸過三、四千雙發黑病腳,還親手幫窮困病逝者釘棺木,被尊稱為「烏腳病患之父」。

     有趣的是,王金河九個兒女只有兩人從醫,反倒七個女婿中就有三個是醫生。至於王金河家族近來最受矚目者,則是王金河的外孫女、承辦前總統陳水扁涉貪弊案(南港展覽館案)的檢察官柯宜汾。以下是王鳳群受訪記要:

     親手挑蛆 忍痛截肢 釘棺送終

     問:烏腳病病因為何?為何都在沿海地區發病?

     答:沿海地區住戶長期挖掘飲用深井水,因井水含砷量過高,導致慢性砷中毒,全省尤以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四個濱海鄉鎮病患最多。那個年代得這種病,是人生最悲慘的事。

     問:當時醫療環境差,王金河如何醫治烏腳病?

     答:烏腳病發病以雙腳居多,父親視病如親,會親手幫病患挑掉一隻隻蠕動的蛆,被父親摸過腳的病患無不感激涕零。

     治療以藥物控制減少疼痛為主,截肢是為了維持生命的不得已方法。父親曾幫一位新婚三個月的新娘子手術截掉雙腿,病患原本寧死不願,但父親為救人不得不操刀,內心煎熬與病人一樣痛苦。

     收容病患 視為親人 建廠授藝

     問:王金河還會協助家屬善後?

     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貧困病患往生後,家屬根本沒有能力善後,就由收容中心工作人員幫忙清洗屍體、禱告。那時我還小,看到僵硬的截肢屍體就會怕,而父親還得幫忙釘棺木,釘好後才扛出去火化,讓病逝往生者走得有尊嚴。

     問:母親毛碧梅如何協助安置病患?

     答:這些病患原本家境就很差,截肢後無法謀生,於是興建手工藝加工廠,由母親教導病患做一些草蓆、加工品、手提袋等,再拿出去賣及收款。當時東西賣到百貨公司及商店,都會獲得特別支持,有收入就可以讓住在這裡的病患賺點錢,家人偕小孩來探視時,還可以給小孩零用錢,至少維持一個人的自尊,因此媽媽也被稱為「烏腳病患之母」。

     問:手工藝加工廠最多收容多少人?你們從小跟烏腳病患住一起,會不會害怕?

     答:工廠最多收容卅多人,這種病不會傳染,即使同一家族都飲用地下水,因體質不同,有人會得病、有人不會。小時候只覺得病患很可憐,但把他們當做自己家人,不但不會怕,而且玩在一起,跟他們一起打球、下棋,有時候也與他們一起吃飯。

     問:王金河會影響子女投入醫療志業嗎?

     答:我們兄弟姊妹共七女二男,父親雖期許從醫,只有姊姊王白蘭是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畢業,我在高醫藥學系畢業後擔任藥劑師,其餘七子女行業都與醫療無關,反倒七位女婿中就有謝楠光、王文種、林振興三位醫師

     大愛傳家 導覽志工 子女全包

     問: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柯宜汾是王金河外孫女,在子孫中最突出?

     答:柯宜汾是我大姊王亞美千金,我姊夫柯志炫是台南知名律師,柯宜汾因辦大案(按:偵辦南港展覽館弊案,聲押、起訴前內政部長余政憲)知名度最高,身分也比較特殊。但家族講求大愛理念,柯宜汾不會格外顯目。父親疼愛每位子孫,期許每位子孫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成就,而且成就都要比他大一百倍、一千倍。

     問:王金河的教育方式有何特殊之處?

     答:早年教育不普及,我的祖父王讚、祖母陳轎雖目不識丁,卻十分重視子女教育,鼓勵身為獨子的父親赴日本東京醫專求學,從農家子弟苦讀從醫有成。

     父親因此也非常重視教育,他的方式是身體力行,為善不說教,我們兄弟姊妹感受他為善最樂的真諦,個個成了「台灣烏腳病紀念館」導覽志工,學習父親散播愛與奉獻觀念。

     見證苦難 設紀念館 教部褒揚

     問:家族對於「台灣烏腳病紀念館」的定位?

     答:即使父親已年逾九旬,三年前仍在台南縣長蘇煥智鼓勵下,設立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主持「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保存以前醫療器材、紀錄片、醫療事蹟、及開刀切除的截肢等,為烏腳病史留下珍貴紀錄,去年獲教育部遴選表揚「社教公益獎」。

     紀念館成立後,整個家族忙翻天,春節除了除夕休館,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訪者、家庭、學術單位、及學校,每天絡繹不絕。不少人參觀完內心為之震撼,因那是台灣人的共同苦難歲月!

5歲童證實得麻疹 37人追種疫苗

  • 2009-02-24 中國時報 【陳俊雄、楊宗灦╱綜合報導】

     衛生疾病管制局十九日通報,北部某縣市五歲男童為麻疹確定陽性個案,雖然男童已經復原出院,但因其住院期間先後接觸過九十人;其中三人已出現疑似症狀,其餘八十七人中有五十人完成疫苗接種,由於三名感染患者全都住在北縣,衛生局已通知未確定完成接種的卅七人注意。

     衛生局表示,這三名遭感染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的患者全住在北縣,其中一名為住在新莊的九月男童,另二名分為住在樹林的一歲五月、九月男童。

     三人都在二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科氏斑、紅疹、發燒等症狀,也都各別多次前往住家附近診所就醫,目前與三名男童家屬接觸者共廿三人,經篩檢後健康狀況均良好。

     衛生局表示,為防止疫情擴散,民眾如有全身出疹且發燒超過卅八度,同時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三種症狀之一,務必戴口罩儘速就醫,就醫途中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可透過衛生局協助就醫。

     衛生局指出,麻疹傳染力很強,未接種疫苗之接觸者,九十九%會受到感染,家中滿周歲幼兒若尚未接種疫苗,家長應儘速帶往接種。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防禽流感 日商Panasonic召回駐外人員家眷

自由時報20090211〔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全球最大的電漿電視製造商日本Panasonic公司九日宣布,為預防禽流感疫情爆發,已決定大舉召回以中國為主的全球五大區域駐外人員家屬。該公司考量疫情一旦爆發,駐外人員家屬的撤離勢必困難重重,因此要求家屬在今年九月前返回日本。這也是首度有日本跨國企業大舉召回駐外人員眷屬,日後也可能對其他企業的禽流感防治對策造成影響。

全球五大區 以中國為主

自從去年底禽流感出現流行跡象後,Panasonic就開始陸續發出駐外人員家屬撤回的指示。考慮到家屬回國後必須尋找新居以及孩童入學等問題,該公司因此將期限訂於今年九月,即日起新外派人員則不允許攜眷赴職。

Panasonic在全球有超過二百家分公司,中國約有七十家,亞洲其他國家則另有七十多家。該公司這波召回的區域遍及亞洲、中東、非洲、中南美洲、俄羅斯及獨立國協等一百多家分公司,考慮到當地醫療水準等因素,並不包括北美、歐洲、大洋洲及亞洲的新加坡。

歐、美、大洋洲、新加坡除外

二○○三年發源於亞洲的H5N1禽流感病毒,被視為是對人類最危險的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H5N1至今已造成近二百五十人死亡。

中國今年以來已有八人感染禽流感,其中五人死亡,該國成為疫情流行源頭的危險性也日益升高。日本厚生勞動省推算指出,一旦爆發全球性疫情,日本國內的死亡人數最高恐達六十四萬人。此次針對駐外人員家屬的撤回要求,影響所及又以中國的五十家公司最多,不過Panasonic並未公布實際召回的員工眷屬確切人數。

Panasonic表示,萬一疫情擴散,隨著出入境管制轉為嚴格,駐外人員及家屬返國將變得困難重重。因此,身為跨國企業應該事先採取因應對策,以避免緊急情況發生時難以應變。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菲伊波拉病毒 疑豬傳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菲律賓衛生部23日宣布,菲律賓一名養豬場工人血液樣本對伊波拉病毒呈陽性反應,還不確定是否由豬隻傳染。

這種伊波拉-雷斯頓病毒(Ebola-Reston)已證實,並非在非洲發現的致命型伊波拉亞型(sub-type)病毒。去年在菲國北部農場發現伊波拉-雷斯頓病毒後,世衛組織對當地兩間農場進行檢疫觀察,任務才剛結束。菲國政府亦於去年7至9月間將當地數間農場隔離。

伊波拉病毒在經過幾次變形後,1990年在從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維吉尼亞州雷斯頓(Reston)市的猴子中,發現新型態病毒,因此命名為伊波拉-雷斯頓病毒(Ebola-Reston)。

菲律賓衛生部長杜克23日表示,此養豬場工人血液樣本對伊波拉病毒呈陽性反應,但他目前健康無虞,無任何病徵。

杜克指出此病毒未對人類健康造成立即危害,亦不能確定是由豬隻傳染給人類,但專家對於此病毒能轉移至人體非常關切,主管機關正試圖找出傳染途徑。這是伊波拉病毒頭一次在猴子以外的動物身上發現,也是第一次在豬身上發現。過去發現這種病毒會從猴子傳給人,這是第一次發現疑似由豬傳給人。

杜克還表示,在受檢的50人中,只有1人血液樣本呈陽性反應;6,000隻豬中,僅4隻豬陽性反應。

【2009/01/24 聯合報】

美電廠廢煤渣泥流外溢 增至10億加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報導,本週稍早由田納西州一家燃煤發電廠崩洩而出的廢煤渣泥流已增加至超過10億加侖(約378萬立方公尺),工作人員正忙清洗住家、鐵道等,並防止泥流湧入附近的河流。

CNN報導,糊狀廢煤渣是「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y Authority)所轄,位於金斯敦(Kingston)的電廠燃煤發電後副產品,原本儲存於電廠堆積場,但22日清晨堆積場的擋土牆崩塌,泥流沿山坡傾洩而下,毀損了15棟住宅。根據管理局的說法,所有居民都已撤離,但其中有三戶經鑑定已不適宜居住。

管理局原本估計溢出的泥流有3億6000萬加侖,但到昨天已增到超過10億加侖,足以填滿1660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

環保人士說,泥流含有高濃度水銀和砷。

CNN表示,電廠座落於田納西河的支流克林奇河(Clinch)旁,附近地區至少有300英畝(約121公頃)土地鋪上一層泥流,規模甚至較1989年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瓦爾狄茲號(Valdez)漏油事件還大。

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是一個聯邦事業單位,且是全國最大公營發電廠。它的發言人穆頓(John Moulton)說,管理局從未經歷規模如此龐大的外溢事件。

CNN報導,管理局原本估計要花四至六週清除泥流,但穆頓表示,他們如今已不再明言預期得花多少時間清理。環保人士則表示,可能要花數月甚至數年才能清理乾淨。

【2008/12/27 中央社】

毒煤渣管不管 美爭議大

煤渣是否危害健康,在美國一直有爭議。在2000年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環境保護局曾建議以聯邦法令更嚴格管制煤渣,但遭到電廠、煤礦業和柯林頓政府部分官員反對而作罷。

當時,電廠公會組織艾迪生電力協會估計,政府若將煤渣列為危險廢棄物,電廠業者將額外支出50億美元清理費。自此,環保人士呼籲制定更嚴格管理標準,環保局正重新考慮把煤渣列為危險廢棄物。

這次在田納西州的意外,勢必有助於環保人士聲勢,要求更嚴格管制。

【2008/12/26 聯合報】

煤渣外洩 致癌物威脅田納西州

美國田納西州金斯敦電廠的煤渣外洩,淹沒附近15棟房子。
(紐約時報)

美國田納西州中部燃煤發電廠的擋土牆本周崩塌,造成逾5億加侖煤渣外洩,該州廣大的陸地和水道覆蓋一層厚厚的煤渣,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煤渣外洩事件,煤渣中的大量重金屬是否有毒,引起居民和環保人士關切。

據聯邦政府的研究報告,煤渣中含的重金屬,像砷、鉛和硒可能致癌和引起神經系統疾病。但主管官員未對田納西州燃煤發電廠外洩事件發出可能危害健康的警告,讓因此被疏散的當地居民過了一個難過的耶誕節,擔心自己的健康和財物受損,也不知該怎麼辦。

美國環保局去年的報告指出,燃煤副產品粉煤灰(fly ash)含大量致癌物,所含重金屬密度也較高,人如果喝了遭粉煤灰汙染的水,罹癌風險增加數百倍。

外洩事件發生在隸屬於田納西河流管理局的金斯敦電廠,管理局發言人法蘭西斯表示,這些煤渣是燃燒過程產生的副產品,儲放在電廠的堆積場,但堆積場外牆22日上午崩塌,煤渣自山坡向下傾瀉,摧毀15 棟房屋,所有居民皆已疏散,其中3棟房屋已被認定不可居住。

這座電廠距艾摩利河岸約64公里,這條河注入田納西河的支流克林奇河。

法蘭西斯說,遭汙染的範圍約160公頃,影響範圍較1989年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瓦爾狄茲號油輪(Valdez)漏油事件還大。

在電視新聞畫面中,外洩煤渣厚達近2公尺,掩埋了民宅前廊和車庫門,並造成鄰近地區電力中斷。

田納西河流管理局未對煤渣可能具有毒性發出警告,表示迄今尚未證實煤渣含有毒物質。法蘭西斯說:「大部分外洩物質是隋性的,裡面的確含有重金屬,但沒有毒性。」

儘管主管當局對煤渣的危險性輕描淡寫,但聯邦政府是否應將煤渣視為危險物質加以管理,再度引起討論。美國數以百計電廠都有類似的煤渣堆積場。


【2008/12/26 聯合報】

化學汙染損生殖力 雄性成弱勢

最新研究證實,各種化學汙染正讓包括人類的雄性動物雌性化,損害雄性生殖器官和生殖力,雄性已成為演化弱勢族群,岌岌可危,勢必對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一項彙整全球250多項研究、歷來最周延的報告,許多常見化學物質正讓所有雄性脊椎動物雌性化,從魚類到哺乳動物都在劫難逃,當然也包括人類。

英國環保組織CHEM Trust8日出版的報告指出,這種雄性動物雌性化現象遍及全球,在北極熊、南非平原大羚羊、深海鯨魚到翱翔天際的老鷹身上都看得到。

支持這項結論的部分頂尖科學家說,這是對人類「揮舞紅旗」的警訊,顯示演化正受到干擾。這份報告出爐的時機敏感,因為英國將於10日帶頭反對歐盟草擬中的殺蟲劑管制新規範。許多殺蟲劑已證實有「性別扭轉」效應。

美國最新研究已顯示,孕婦廣泛接觸化學物質,生下的男嬰陰莖較小,生殖器官也會女性化。

加拿大、俄國和義大利受環境荷爾蒙嚴重汙染地區,女嬰出生率已高達男嬰兩倍。

近年來,野生動植物和人類接觸到的新化學物質超過10萬種,歐盟執行委員會坦承,這些物質有99%都未適當規範,85%甚至缺乏合適的安全資訊。

許多這類物質會干擾荷爾蒙,已證實是「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er,簡稱ED)或「性別扭轉物質」(gender-benders),包括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和嬰兒爽身粉的鄰苯二甲酸鹽類(phthalates)。家具和電器的防燃劑、已禁用但仍廣泛存在於食品和環境的多氯聯苯(PCBs),許多殺蟲劑亦然。

CHEM Trust報告指出,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類似的性荷爾蒙受體,是演化中保存下來的,觀察一種脊椎動物或許就能強調汙染對其他特定脊椎動物的嚴重性,包括人類。

生活在汙染水中的魚類所受影響尤深,是最先出現性別扭轉的物種之一。英國低地河川已有半數雄性魚類被發現睪丸裡出現卵子,日本的淡水魚和北海、地中海的海魚也有類似情形,禍首之一是由汙水系統排放的避孕藥中的女性荷爾蒙。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今年發現當地雄性海蟾蜍(cane toad)有四成變得雌雄同體。阿拉斯加Sitka黑尾鹿有三分之二出現隱睪症。南非大羚羊受化學物質影響,睪丸受損。連野生北極熊都出現雌雄同體的異常現象。

專精ED的英國艾克希特大學泰勒教授指出,雄性野生動物生殖能力受損,將使基因庫變小,後代的抗病能力降低,不利生存。

佛羅里達大學吉列特教授則說,野生動物出現這種問題,人類也可能面臨類似狀況,令人擔憂。

【2008/12/09 聯合報】

台灣科學家 發現新「黑死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台灣科學家發現可以從老鼠傳染給人類的「廿一世紀黑死病(鼠疫)」。

報導說,中興大學的張照勤教授在十二月的「醫用微生物學」期刊(the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上發表研究報告說,最常見於歐洲的大褐鼠身上的跳蚤,會把一種新的病菌傳染給人類,可能引起嚴重疾病,包括心臟疾病、脾臟和神經系統感染。

這種新病菌稱為Bartonella rochalimae,去年美國科學家在一名前往秘魯的美國婦女身上發現這種病菌,這名婦女出現類似傷寒症狀,而且脾臟腫大。

張照勤教授表示:「我們分析台灣溝鼠(Rattus norvegicus,又稱大褐鼠)身上細菌,這種大褐鼠也是歐洲最常見老鼠。我們分析溝鼠細菌的DNA,發現一種與Bartonella rochalimae極相近的病菌株。」

九○年以來,科學家發現廿多種Bartonella細菌。科學家已發現鼠類帶有幾種Bartonella病原體,例如Bartonella elizabethae,會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Bartonella grahamii,會引起視神經視網膜炎。雖然科學家不確定傳染途徑,但最可能由跳蚤傳染。

張照勤的研究小組對五十八隻老鼠進行研究,包括五十三隻大褐鼠、兩隻小家鼠和三隻黑鼠。

他說:「研究的樣本很少,不能肯定地說,大褐鼠傳染Bartonella rochalimae病菌。」

【2008/11/2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