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番茄污染源 疑為墨國、佛州

聯邦調查人員13日說,在全美23州導致228人生病的番茄遭沙門氏菌污染疫情,其污染源可能為墨西哥及佛羅里達州南部和中部。

衛生官員說,所有跡象指向一個地理區為爆發疫情的來源。

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調查員正鎖定佛羅里達州南部、中部及墨西哥,進行調查,因為當時他們是最大的番茄生產者。

FDA主管食品安全的副局長艾契森(David Acheson)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九名感染沙門氏菌致病者,曾在同一家連鎖餐廳的兩個不同店面進食。他拒絕透露這家連鎖餐廳的名稱及餐廳所在地。他說:「這些人只是疫情爆發的一小群患者。」

FDA並公布了番茄安全產地名單,指其與爆發疫情無關,其中包括加州、喬治亞州、紐約州,以及加拿大、瓜地馬拉和多明尼加共和國。佛羅里達州北部各郡也沒有問題。

墨西哥政府本周稍早表示,鎖定墨西哥番茄是不公道的,它說,此次疫情被查出的不尋常沙門氏菌種Salmonella Saintpaul,從未在墨西哥發現。來自墨西哥的番茄均在邊界遭到攔截,造成墨西哥市場番茄充斥。

【2008/06/14 世界日報】

染沙門菌 佛州番茄業崩盤

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追查番茄感染沙門氏菌的禍首之際,佛羅里達州的番茄業目前已「完全崩盤」,而加州及墨西哥番茄也遭到波及,銷售量大受影響。同時食用生番茄不適案件傳出第一宗死亡病例。

佛州的番茄產量占全國第一,現在除非FDA儘速查明污染源頭,並解除生產管制,否則該州價值四千萬元的番茄只能任其腐壞。

佛州番茄商交易所執行副總裁Reggie Brow說:「我們必須停止包裝、停止採收,許多上周末該採收的番茄,再一天多就爛了,許多儲放的番茄也會因過熟而丟棄。」

聯邦農業部統計,去年美國生產的番茄總值12億8000萬元。布朗指出,佛州每年採收價值達五億至七億元的番茄,每年此時,全美番茄有九成是由該州供應。

FDA是在本月5日提出警告,指出污染問題與生的red roma、red plum和red round番茄有關,以及上述番茄的製品。自番茄污染的消息傳出後,許多餐廳及連鎖店已停止販售各種番茄產品,有些還完全不賣生番茄。

從4月中旬以來,食用生番茄不適的病例已達167宗。德州67歲癌症病人利維拉(Paul Rivera)在一家墨西哥餐廳進餐後感染沙門氏菌病倒不治,據信是第一宗死亡病例。利維拉的正式死因被列為癌症,但是休士頓衛生官員說,沙門氏菌也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之一。

每年銷售番茄四億元、全國產量排名第二的加州,雖然被FDA列為與這次污染無關,但一些超市仍然拒售來自該州的番茄。加州番茄商協會主席貝克曼 (Ed Beckman)說:「事實上,所有番茄業者都受到衝擊。當局並未明確指出加州番茄可安心食用,這是問題所在。」

另外,占美國進口番茄84%的墨西哥,也深受其害。一位墨國官員說,「美國客戶開始取消原本允諾或已運送出去的訂單,導致番茄業者損失不少」。據了解,美國每年由墨國進口70萬噸番茄,總值約九億元。

【2008/06/11 世界日報】

防入獄染愛滋!全球首例 開放配偶探監「行房」!

由於監獄中長期與同性關在一起,當有性需求時,難保不會出現同性性交的事件,加勒比海教化監獄為了降低獄中同性性交,以及減緩愛滋病毒(HIV)蔓延,全球首例開放配偶探監「行房」。

當地地方教化官員表示,在加勒比海地區,男性囚犯感染HIV的比率為百分之三,服務主管協會(ACHCPS)顧問戴伊接受媒體訪問時則表示,獄中愛滋病散播主要來自於犯人有性需求,不得已發展同性戀關係或同性戀性侵,為減低囚犯感染HIV,獄方允許囚犯用保險套,他也建議獄方,日後允許男性囚犯的配偶探監行房。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高齡化社會 大腸癌發生率高

  • 2008-06-16 中國時報 【朱立群╱台北報導】

     兩位卅歲左右大腸直腸癌患者參加癌友運動會,讓人懷疑此病是否出現年輕化趨勢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明確表示「沒有」,患者平均年齡約六十二歲,卅歲以下患者佔總病患人數僅一%。

     梁金銅說,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現代人飲食西化、國民平均年齡提高以及診斷率提高有關。整體來看,目前還沒有實證資料指出大腸直腸癌患者年齡下降的情形。

     飲食西化是亞洲諸多新興國家近年來普遍現象。梁金銅指出,中國大陸、印度等國也發現其國民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比例上升,就連以胃癌為首要國民癌症的韓國及日本,大腸直腸癌也有急起直追現象。

     再者,人活得越久,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也會提高。梁金銅表示,國人平均壽命已經提升至八十歲左右,一般人在五十二歲前後才會出現大腸良性息肉,約再經過十年,才會惡化成癌。可解釋何以大腸直腸癌還未年輕化,以及高齡社會大腸直腸癌發生率上升的原因。

     由於大腸直腸癌仍以中老年人為主要好發族群,梁金銅建議,五十歲以上者每年都應該做一次大腸鏡檢查;但連續三年檢查正常者,可以改為隔三年再做一次。

北縣防疫 5歲以下禁入遊戲場

  • 2008-06-14 中國時報 【林家群、洪慶淋、黃天如╱綜合報導、黃馨儀╱台北報導】
 消毒別忘記▲為防止腸病毒,部分兒童室內遊樂場業者準備酒精為小朋友噴灑消毒,並加強防疫宣導,而北縣衛生局將要求提供兒童遊樂的室內遊樂場所,限制5歲以下兒童進入。(姚志平攝)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昨天緊急宣布,即日起縣內主要營業項目為兒童室內遊戲的業者,禁止五歲以下兒童進入,另外速食業者及醫療院所附設的室內兒童遊戲空間亦全面暫停使用,至疫情緩和後再行通知解除管制。

     腸病毒疫情蔓延,繼疾管局宣布強制停課標準,台北縣也宣布禁止五歲以下幼兒,進入麥當勞等室內遊戲場所,全力防堵疫情蔓延;全國防疫措施是否再升級?衛生署疾管局表示,還在觀察與評估中。

     北縣衛生局說,將派員不定時前往稽查,業者如不遵守被查獲,將被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卅七條及第六十七條規定,處以新台幣六萬元以上卅萬元以下罰款。

     衛生局為貫徹這項政策,十三日上下午分別前往板橋遠東百貨公司以及中和環球購物中心內的湯姆龍遊戲場張貼公告,並向業者與民眾宣導,放置消毒水免費供民眾使用。

     此外,北縣衛生局昨天也通令全縣廿九個衛生所通知轄內各公私立幼托機構及小學一、二年級班級,本周日前必須補強做一次室內全面消毒,至於每日例行性消毒亦須繼續進行,衛生所將前往抽查,以落實消毒。

     衛生局表示,由於腸病毒疫情有北移趨勢,而五歲以下幼童缺乏免疫力又無有效疫苗之情況下,唯一減緩病例發生的手段即阻斷傳染途徑,除了不斷宣導洗手重要性及派員到各幼托機構檢查洗手設備及消毒措施外,並強勢稽查不配合通報病例的幼托園所。

     「孩子得到腸病毒,真的很應該停課,但誰來帶孩子,也很傷腦筋」。腸病毒疫情嚴重,衛生署宣布實施停課措施,不少家長很支持,卻因「孩子在家」而大亂,勞工團體昨天呼籲,有需要的父母應勇於依法「請假」在家照顧小朋友

     為抑制腸病毒疫情擴散,除了勤洗手,從中央到地方都相繼推出強制停課及管制進入室內遊戲場所的防疫措施。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李秉穎表示,這些做法值得肯定;至於死亡個案及重症病例分布,則多在非都會區,因為這些人的生活型態以大家族為主,親友互動多,感染機會大。

涂醒哲:直航應考量中國傳染病採國際檢疫

  • 2008-06-12 【中央社】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涂醒哲今天表示,中國有許多台灣已經根絕的傳染病,而肝炎、愛滋病及腸病毒等病例也相當多,若三通直航一定要做到國際檢疫,目前進行中的兩會復談,也應勿忘防疫。

     涂醒哲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當年SARS就是「中國製造、香港輸出、台北放大」,SARS對台灣造成GDP損失新台幣四千億元,需要多少三通直航的利益才能補過這些損失?他呼籲三通直航,不應讓細菌病毒跟著通。

     他說,2006年中國傳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有一百多萬例、腸病毒超過一萬五千例、愛滋病超過一百萬例、肺結核超過一百萬例、台灣已經根絕的瘧疾有六萬多例、狂犬病有三千多例。對於這些潛在傳染病,政府檢疫是否做好配套?衛生署根本沒有追加預算辦理,難道台灣人民只能禱告?

     他呼籲,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至中國展開兩會復談時,兩國直航部分一定要做到國際檢疫,將中國觀光客比照美國日本觀光客一樣檢疫,若國際檢疫未達成,不要直航。

玻璃瓶棄置農田多 環署籲為玻璃找個家

2008/06/17
【中央社】

     玻璃回收率已高達百分之八十四,但估計每年還有約九千萬支六百西西容量玻璃瓶未回收,而且許多被棄置在農田、產業道路,農民不注意被割傷事件層出不窮。環保署表示,玻璃回收的利用價值極高,呼籲民眾珍惜資源,不要隨意棄置玻璃瓶,同時保護農民免於受傷。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林建輝表示,目前玻璃瓶回收率約百分之八十四、十九萬公噸,但仍有努力空間,每年有約五萬公噸玻璃瓶未回收,以容量六百西西的啤酒瓶、每支約三百多公克玻璃計算,相當於九千萬支啤酒瓶未回收。
 林建輝說,這些未回收的玻璃瓶,很多是司機、工人常飲用的小容量提神飲料(如蠻牛、康貝特等)及含酒精成分的保力達B、維士比等,常常在飲用完畢後,隨意丟棄在路旁的農田、產業道路,許多農民常無辜受害。
 基管會組長連奕華表示,曾有一位住在屏東的老農夫,短短幾個月內就在他的田地找到兩麻袋廢棄玻璃瓶,還害他被割傷,他因此找到基管會,以長達半年的時間要求基管會設法取減少隨意棄置玻璃瓶情形,屏東縣、桃園縣等地方政府也來函要求基管會設法改善。
 林建輝說,玻璃幾乎是百分之百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只要回收再利用,就不必進口玻璃砂,也不須耗電再製造,每回收一公噸玻璃,可減少九十五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了整瓶回收外,玻璃回收後也可做成景觀石、紅磚、透水地磚,甚至是藝術品。
 目前各大超商、垃圾車與資源回收車都有回收機制,盼民眾愛護地球、愛護農民,將隨意棄置玻璃瓶

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研究發現:追蹤手機通聯紀錄有助遏止流行病

2008.06.05  中央社

     根據今天公佈的研究,科學家研究看似隨機的人類移動模式發現,整體來說,其實他們的日常生活存在數學規律。

     研究人員透過手機通聯紀錄,追蹤十萬人六個月間的行動,發現非常多變的個人移動模式,可以組成一個數學或然率公式。

     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共同作者西達哥說:「雖然他們的移動歷程多變,他們遵循簡單、不斷重複的模式。」

     這份刊登於英國「自然」期刊的研究說,多數人真的是習慣的動物,常反覆移動到幾個相同地點,偶爾「長途跳躍」到較遠的地點。

     西達哥告訴法新社:「不到百分之三的人會常常移動超過一百七十公里的距離。」

     科學家預測流行病期間、地震之後或大型足球賽事後大塞車時的人類移動,一直都像在玩猜謎遊戲,雖然事關重大。

     廣告看板商、運輸業者、建商等獲利取決於了解人會到哪兒去、何時去的公司,一直都無法破解人類移動的內部密碼。

     這個問題部份是因為缺乏可靠數據。一份人類移動的研究,追蹤族群間五十萬張鈔票的流通,把這些紙鈔當作人類移動的替代品。

     但紙鈔從一個人轉到另一人手中,終止了人移動的線索。

     東北大學教授巴拉巴希領導的團隊,想出一個聰明的方法解決這個缺點。

     研究人員從六百萬人之中隨機挑選十萬名匿名手機使用者,透過最近的基地台記錄的電話收發紀錄,來追蹤個人行動。

     「自然」的社論評論說,雖然共有一千六百多萬人從一地「跳」到下一地,「總結出的數據顯示分散情況小得令人驚訝」,因此也增加他們發表的數學法則的份量。

     即使不知道人們選擇目的地的理由,科學家發現的這種模式,還是可以提供遏止傳染病擴散方法等重要資訊

無疆界醫師:食物援助應重視幼兒營養需求

2008.06.03  中央社

     世界糧食高峰會舉行前夕,無疆界醫師組織(MSF )警告,現行的國際食物援助普遍忽略兩歲以下幼兒的特殊營養需求,必須立即改革。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這個國際人道援助組織今天在聲明中指出,現行對貧窮國家和地區的食物援助和營養計畫,成本的考量往往高於符合幼童需求的考量;若只是單純擴大現有的計畫,將無法保護最易遭到高糧價所傷的這個年齡層人口

     MSF 說,快速成長幼兒需要能量密集和營養多元的食品,最好是動物來源食品,例如奶、蛋、魚、肉等;然而,自從一九八零年代末期,針對兒童的援助食品中就不再包含奶粉,以營養強化混合麵粉取代,但這並不符二歲以下幼兒所需。

     聲明說,「糧食的質和量一樣重要,政策制訂者應該確保營養安全,而不只是糧食安全」。

     MSF 強調,飆高的糧價會惡化營養不良問題,貧窮兒童不僅成長受阻,也缺乏對疾病的抵抗力。它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 )估計數據說,全球有一億七千八百萬兒童營養不良,其中二千萬屬嚴重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每年造成三百五十萬至五百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

     MSF 並表示,它本身已採用新的營養策略進行人道援助,前年和去年並已在二十二個國家採用治療性和補助性的食品治療了十五萬名兒童。

     世界多國領袖和聯合國高級官員三日至五日將在位於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總部舉行高峰會議,商討如何解決饑餓與貧窮問題及增加農業生產

研究:更多加州人死因與空氣污染有關

2008.05.23  中央社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今天公佈的研究顯示,每年有多達兩萬四千名加州人的死因與長期暴露在微塵污染的環境有關,這個數字是早前估計約八千兩百人的三倍。

     這一新出爐的統計數字是根據一項在全美範圍以及加州境內所做的五年追蹤調查而得出的,參與調查的機構有美國癌症協會與南加州大學等。

     調查發現,居住在加州的人,由於長期暴露於所謂的「微粒塵埃污染原」中,並且不斷的吸入體內,其所造成對健康的實際危害,要比原先所想像的高出百分之七十。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首席研究員柯若斯說,民眾暴露於帶有微塵的環境中,即使微塵密度只是比平常標準值高出一些些,也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及其他重病的發病機率上升。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居住在加州的人因為長期暴露在比平常標準值要高的微塵污染環境中,平均壽命較其他地方的人縮短。

     至於加州空氣品質較差,也就是空氣中微塵量較高的原因,與工業污染和行駛高速公路的車輛排放大量的廢氣等都有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