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高油脂少纖維 腸癌成頭號殺手

  • 2009-03-14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禍從口入 ▲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95年)出爐,國人罹癌人數持續增加,結、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0248人;醫師認為,與國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與缺乏運動有關,圖為燒肉店外引人垂涎的廣告燈箱。(王英豪攝)

     據衛生署統計,九十五年一年就有多達一萬零二四八人罹患結直腸癌,單就發生人數來看,首度成為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若民眾不改變高油脂、少纖維的飲食,結直腸癌發生率還會續攀高。

     一名年僅十四歲的國二男生,從小二、小三開始,每天放學都要買烤香腸來打牙祭,連續吃了五、六年,開始出現持續腹痛、腸阻塞的症狀,經大腸鏡檢查為癌細胞已轉移至腹腔的結直腸癌,手術四個月後仍告不治,年輕生命就此殞落。

     嗜吃烤香腸 國二生腸癌奪命

     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國內結直腸癌零期與一期的發現比率僅占一九%,遠低於歐美二七~二九%。一旦錯過早期發現的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也將從九成,一路下滑到第四期的二到三成。

     為什麼國內罹患結直腸癌的人愈來愈多?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一語道破:這都要「感謝」各種高油脂西化美食之賜。

     他說,臨床研究已證實,紅肉中含有特別豐富的左旋苯基丙胺酸及肌胺酸,這兩種物質遇燒烤等高溫,就會釋放出致癌物具環胺,「所以紅肉最好少吃,或儘量以水煮烹調。」紅肉是營養學上的名詞,一般泛指在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

     紅肉燒烤會釋出致癌物 少吃

     此外,環境惡化也是結直腸癌增加的主因之一,諸如戴奧辛、致癌抗生素硝基喃、塑膠溶出的PVC,透過食物鍊累積在人體,也將增加民眾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然而,環境乃至於飲食習慣的改變均非一蹴可幾,定期篩檢就格外重要。

     王輝明說,早期結直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另因應腫瘤位置不同,臨床症狀也不一樣,但只要有血便、頻便、殘便感、下腹痛,或大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務必及早就醫。

     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簡俊榮建議,結直腸癌是一種與老化相關的癌症,因此,一般民眾年滿五十歲,就應每兩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驗。嗜吃肉類、燒烤或有遺傳性體質者,更應提前自三、四十歲開始接受篩檢。

95年 台灣每7分10秒 有1人罹癌

  • 2009-03-14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癌症陰影持續籠罩國人健康衛生署最新統計九十五年罹癌人數七萬三二九三人,平均每七分十秒就有一人罹癌。十大癌症中,除了子宮頸癌人數略減,其他人數都較前一年增加,其中又以結直腸癌口腔癌各增加六百多人,最值得國人警惕。

     更應注意的是,肝癌及結直腸癌(一般人統稱的大腸癌)人數均首度跨越單一罹癌人數逾萬人的門檻,結直腸癌更第一次凌駕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表示,九十五年國人十大癌症依序是乳癌、肝癌、結直腸癌、肺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胃癌子宮頸癌、皮膚癌、子宮體癌。整體排名僅胃癌及子宮頸癌互調,其餘不變。

     但在罹癌人數上面,九十五年較九十四年增加了四三八六人,與前年平均每七分卅八秒一人罹癌相較,癌症向國人敲門的速度又快了廿八秒。十大癌症中,除了子宮頸癌減少一四九人,其餘癌症人數都增加,且以結直腸癌增加六四四人、口腔癌增加六○九人,數目最多。

     此外,國人罹癌高度集中在結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五大癌症,個別罹癌人數均超過五千人,合計佔總癌症人數的五成六。

     在性別方面,男性罹癌人數四萬二○一七人,是女性三萬一二七六人的一點四倍,尤其是菸酒及檳榔,使男性罹患食道癌與口腔癌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十倍以上。不過,女性集中罹癌年齡為五十九歲,較男性年輕了六歲。

     比較近五年癌症發生率的變化,男性所有癌症比率增加了三.九%,其中口腔癌增加了二四%、食道癌增加二一%,增加幅度最高,但胃癌減少了一五%;女性所有癌症則增加了四.七%,其中子宮體癌增加三一%、乳癌增加二二%,增加幅度最高,所幸拜抹片篩檢之賜,子宮頸癌大幅減少了二六%。

     趙坤郁說,癌症登記是全國五十床以上醫院在該年度結束時,跟衛生署委託的癌症登記中心通報,該中心經校對、除錯、彙整後,成為國家癌症統計報告,因此報告均在三年後發布。

烏腳病之父 王金河為善最樂

  • 2009-03-08 中國時報 【郭石城╱專訪】

 ▲王鳳群(右)描述父親王金河(左)醫治烏腳病患艱辛歷程。(郭石城攝)

     「被他摸過腳的烏腳病患,沒有不感激涕零的!」從小目睹烏腳病患慘狀,藥劑師王鳳群一句話,道盡父親王金河視病如親的大愛。

     四、五○年代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爆發烏腳病,發病時痛徹心扉,截肢成了醫療「必要之惡」,不少病患甚至受不了煎熬自殺。當時台南縣北門鄉醫師王金河幫貧窮病患免費醫療,摸過三、四千雙發黑病腳,還親手幫窮困病逝者釘棺木,被尊稱為「烏腳病患之父」。

     有趣的是,王金河九個兒女只有兩人從醫,反倒七個女婿中就有三個是醫生。至於王金河家族近來最受矚目者,則是王金河的外孫女、承辦前總統陳水扁涉貪弊案(南港展覽館案)的檢察官柯宜汾。以下是王鳳群受訪記要:

     親手挑蛆 忍痛截肢 釘棺送終

     問:烏腳病病因為何?為何都在沿海地區發病?

     答:沿海地區住戶長期挖掘飲用深井水,因井水含砷量過高,導致慢性砷中毒,全省尤以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四個濱海鄉鎮病患最多。那個年代得這種病,是人生最悲慘的事。

     問:當時醫療環境差,王金河如何醫治烏腳病?

     答:烏腳病發病以雙腳居多,父親視病如親,會親手幫病患挑掉一隻隻蠕動的蛆,被父親摸過腳的病患無不感激涕零。

     治療以藥物控制減少疼痛為主,截肢是為了維持生命的不得已方法。父親曾幫一位新婚三個月的新娘子手術截掉雙腿,病患原本寧死不願,但父親為救人不得不操刀,內心煎熬與病人一樣痛苦。

     收容病患 視為親人 建廠授藝

     問:王金河還會協助家屬善後?

     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貧困病患往生後,家屬根本沒有能力善後,就由收容中心工作人員幫忙清洗屍體、禱告。那時我還小,看到僵硬的截肢屍體就會怕,而父親還得幫忙釘棺木,釘好後才扛出去火化,讓病逝往生者走得有尊嚴。

     問:母親毛碧梅如何協助安置病患?

     答:這些病患原本家境就很差,截肢後無法謀生,於是興建手工藝加工廠,由母親教導病患做一些草蓆、加工品、手提袋等,再拿出去賣及收款。當時東西賣到百貨公司及商店,都會獲得特別支持,有收入就可以讓住在這裡的病患賺點錢,家人偕小孩來探視時,還可以給小孩零用錢,至少維持一個人的自尊,因此媽媽也被稱為「烏腳病患之母」。

     問:手工藝加工廠最多收容多少人?你們從小跟烏腳病患住一起,會不會害怕?

     答:工廠最多收容卅多人,這種病不會傳染,即使同一家族都飲用地下水,因體質不同,有人會得病、有人不會。小時候只覺得病患很可憐,但把他們當做自己家人,不但不會怕,而且玩在一起,跟他們一起打球、下棋,有時候也與他們一起吃飯。

     問:王金河會影響子女投入醫療志業嗎?

     答:我們兄弟姊妹共七女二男,父親雖期許從醫,只有姊姊王白蘭是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畢業,我在高醫藥學系畢業後擔任藥劑師,其餘七子女行業都與醫療無關,反倒七位女婿中就有謝楠光、王文種、林振興三位醫師

     大愛傳家 導覽志工 子女全包

     問: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柯宜汾是王金河外孫女,在子孫中最突出?

     答:柯宜汾是我大姊王亞美千金,我姊夫柯志炫是台南知名律師,柯宜汾因辦大案(按:偵辦南港展覽館弊案,聲押、起訴前內政部長余政憲)知名度最高,身分也比較特殊。但家族講求大愛理念,柯宜汾不會格外顯目。父親疼愛每位子孫,期許每位子孫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成就,而且成就都要比他大一百倍、一千倍。

     問:王金河的教育方式有何特殊之處?

     答:早年教育不普及,我的祖父王讚、祖母陳轎雖目不識丁,卻十分重視子女教育,鼓勵身為獨子的父親赴日本東京醫專求學,從農家子弟苦讀從醫有成。

     父親因此也非常重視教育,他的方式是身體力行,為善不說教,我們兄弟姊妹感受他為善最樂的真諦,個個成了「台灣烏腳病紀念館」導覽志工,學習父親散播愛與奉獻觀念。

     見證苦難 設紀念館 教部褒揚

     問:家族對於「台灣烏腳病紀念館」的定位?

     答:即使父親已年逾九旬,三年前仍在台南縣長蘇煥智鼓勵下,設立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主持「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保存以前醫療器材、紀錄片、醫療事蹟、及開刀切除的截肢等,為烏腳病史留下珍貴紀錄,去年獲教育部遴選表揚「社教公益獎」。

     紀念館成立後,整個家族忙翻天,春節除了除夕休館,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訪者、家庭、學術單位、及學校,每天絡繹不絕。不少人參觀完內心為之震撼,因那是台灣人的共同苦難歲月!

5歲童證實得麻疹 37人追種疫苗

  • 2009-02-24 中國時報 【陳俊雄、楊宗灦╱綜合報導】

     衛生疾病管制局十九日通報,北部某縣市五歲男童為麻疹確定陽性個案,雖然男童已經復原出院,但因其住院期間先後接觸過九十人;其中三人已出現疑似症狀,其餘八十七人中有五十人完成疫苗接種,由於三名感染患者全都住在北縣,衛生局已通知未確定完成接種的卅七人注意。

     衛生局表示,這三名遭感染並出現疑似麻疹症狀的患者全住在北縣,其中一名為住在新莊的九月男童,另二名分為住在樹林的一歲五月、九月男童。

     三人都在二月中旬出現咳嗽、流鼻水、科氏斑、紅疹、發燒等症狀,也都各別多次前往住家附近診所就醫,目前與三名男童家屬接觸者共廿三人,經篩檢後健康狀況均良好。

     衛生局表示,為防止疫情擴散,民眾如有全身出疹且發燒超過卅八度,同時有咳嗽、流鼻水或結膜炎三種症狀之一,務必戴口罩儘速就醫,就醫途中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可透過衛生局協助就醫。

     衛生局指出,麻疹傳染力很強,未接種疫苗之接觸者,九十九%會受到感染,家中滿周歲幼兒若尚未接種疫苗,家長應儘速帶往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