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生態志工 聽內在鼓聲 牙醫組荒野大軍

  • 2009-05-02 中國時報 【黃哲斌、何榮幸、高有智╱專訪】

     他是一位非典型醫,拒絕月薪七、八十萬的挖角誘惑,堅持「錢夠用就好」;這位醫刻意採取約診制,每周平均只看診二十三小時,卻花另外二十三小時擔任志工。他用童子軍的義務服務精神實現成人的夢想,努力影響周遭所有人成為志工,不靠政治或宗教力量,創建一支上萬人的生態志工大軍。

     五十年次的李偉文,或許是台灣最窮的開業牙醫,卻是精神上最富有的生態志工。他在一九九五年與知名生態攝影家徐仁修等人共同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已是台灣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環保團體,參與會員超過一萬人,目前仍有六千多位活躍志工。

     菁英反思回饋 凝聚讀書會員

     李偉文的人生上半場,擁有世俗眼中「社會菁英」的標準配備,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住在台北市民生社區,有一個幸福家庭。然而,某種內心的不滿足,讓他與十幾位社區友人成立讀書會,每周交換彼此的專業故事。

     四、五年後,這個涵蓋金融業、醫生、律師、建築師的讀書社群,擴大到兩百個家庭,他們除了每個月舉辦露營、旅行,開始思考如何回饋社會。就在此時,徐仁修加入他們,分享自己每年在台灣旅行工作,以鏡頭目睹自然環境遭快速破壞的實例,同時帶著這群人到野外實地考察。於是,他們決定成立荒野,矢志保護台灣的野外生態環境。

     荒野創立之初,就有四百多名會員,其中包括二十幾名墾丁國家公園自然解說員,徐仁修擔任第一屆理事長,負責宣傳理念;「資深童子軍」李偉文是秘書長,主攻組織運作。

     荒野的理念雖然簡單,作法卻無法輕鬆寫意。他們發展出幾個策略,包括透過購買、認養、捐贈等方式,取得野地的管理權,避免遭到開發破壞;或是監督政府的環保政策、水土保育、國家公園管理等等,最重要的是,讓大眾體會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與急迫。

     大量吸收志工 建立人情連結

     然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資源。一開始,李偉文就意識到,環保團體不能只靠理念吸引人,必須有效動員、發展組織,他說:「華人社會只靠理念是不夠的,更重要是建立朋友的『人情連結』。」

     於是,李偉文的志工生涯很另類,他與其他創始會員的首要功課,就是「帶著新會員到處去玩」,透過實地的野外訪查探勘,讓大家親身體認台灣自然生態的美好,並親眼目睹開發破壞的威脅。至於李偉文最大的挑戰,就是讓每一位接觸荒野的人,「統統變成志工」,就連早期接受媒體訪談,李偉文都期許採訪結束後,能讓媒體記者心甘情願掏出兩千元入會。

     李偉文的理論是:「理智上說服別人,並無法讓對方從生活中轉變;只有讓對方變成荒野志工,承諾開始影響周遭友人,他才會開始改變自己的實際生活。」所以,李偉文大量吸納、訓練不同專長的志工。

     例如,知名作家陳若曦起心動念加入荒野,原本想在住處附近的大安森林公園擔任解說員,後來她笑稱自己年紀大了,常記不住解說內容,於是李偉文改請她扮演推廣荒野理念的重要角色。

     學童子軍精神 自願認養工作

     二○○一年,李偉文從徐仁修手中接下理事長,荒野也發展成六、七千名會員的龐大組織。十二歲參加童軍、大學畢業就獲頒「木章」的李偉文,強調他只把童子軍「自願承諾、義務服務」的精神帶進荒野,所有工作都是自願認養,所有勞力時間絕不收酬勞,「一切不勉強,反而不會給大家壓力。」李偉文說。

     荒野的力量,不只量化在志工會員的數字上,更展現在他們深入各行業、各年齡層的滲透性;尤其他們的「炫蜂團」,每年帶著小朋友到郊外玩耍、參與營隊,一方面讓生態保育的觀念向下紮根,另一方面讓更多父母因而接觸荒野、信任荒野。

     部分環保團體質疑,荒野並未積極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努力改變政策、阻擋不合理的公共工程。李偉文對此強調,荒野希望透過各種參與的力量,「在政策成形之前,就有動員改變的空間」,而不是在政策定案後再耗費大量時間心力去企圖翻案。

     追求智慧慈悲 貼近生命核心

     如今,李偉文已卸下重擔,擔任荒野榮譽理事長。十幾年的志工生涯,讓他推卻大學學長的挖角邀約,「保證每月收入七、八十萬」;但他總不明瞭,他的同儕們「每天花十幾個小時,整天關在一公尺見方的診療間,視野只專注在零點一公分的患部裡」,即使賺了大把鈔票,也只能不斷換車換房、蒐購古董,精神生活卻很空虛。

     李偉文早就搬離民生社區、搬到更接近自然的新店花園新城,並確信賺錢不是他的生命核心,「智慧」及「慈悲」才是,為了追求前者,李偉文每天必定大量閱讀;至於後者,荒野就是他回應自己的答案。最近,他更試圖結合兩者,以《傾聽自己的鼓聲》一書,反芻他對生態環境、生活教育與生命姿態的思考。

     「要能傾聽自己心靈內在之聲,有信心依照自己的鼓聲前進」,這位非典型牙醫,在牙醫診所之外發出的鼓聲,已經被所有關心台灣生態環境的人聽見。

環保志工轉型 各行業站出來

  • 2009-05-02 中國時報 【何榮幸、黃哲斌、高有智╱專題報導】

     台灣環保運動近年逐漸由啟蒙意識轉型為生態維護,除了李偉文以醫生身分打造「荒野傳奇」,各行各業人士紛紛投入生態志工行列,已成為台灣NGO(非政府組織)、NPO(非營利組織)領域極受矚目的新興力量。

     早期台灣環保志工主要致力於教育推廣、資源回收等方向。例如徐慎恕(已改名謝百合)、陳來紅等人在一九八九年創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啟家庭主婦關心環境政策、環保教育推廣的先聲。其後同一群核心幹部再接再勵創設「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在生活消費中落實環保主張與合作原則。

     慈濟基金會則在證嚴上人號召下,從一九九○年起致力於環保人文志業。慈濟在一九九二年與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預約人間淨土環保綠化活動」,一九九四年起宣導使用環保餐具,並陸續在各地設立環保站進行資源回收,大專院校的慈青社則在校園內推廣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

     慈濟志工們人手一副環保餐具、進行資源回收,已成為台灣環保志工們深入各角落工作時的重要景觀。

     近年生態志工風潮興起後,則在生態解說、環境守護等方面著力甚深。例如台大動物系教授周蓮香等人從一九九七年起催生的中華鯨豚協會,以及作家廖鴻基等人在一九九八年成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都長期培育解說員,致力於海洋生態觀察、鯨豚調查記錄、海上解說導覽、舉辦親子營隊,成為台灣海洋志工的重要基地。

     各地社區大學近年則在環境守護層面扮演重要角色,台南社大與北部淡水河流域沿線社大的志工,對於生態保育工作皆不遺餘力,社大系統逐漸成為各地環境守護的據點。

     值得注意的是,二○○○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誕生後,透過每日發行的電子報廣泛、深入報導環境議題,如今已成為環保團體互通聲息、訊息託播的重要管道,也讓外界更加了解台灣生態志工的各類努力方向。

公民RSS-度假兼保育 全球正夯

  • 2009-05-02 中國時報 【何榮幸、黃哲斌、高有智╱專題報導】

     國際環保團體近年興起「環保志工假期」風潮,除了鼓勵人們參與生態志工,更將學習環境與度假樂趣結合,成為頗具吸引力的環保實踐方式:

     ●美國「地球觀察」組織志工假期

     一九七二年成立的美國「地球觀察」組織(Earth Watch Institute),每年支持或引介一百多項生態志工研究計劃,亦稱為「志工假期」(Volunteer Vacations)。例如研究北極圈氣候變化、哥斯大黎加雨林毛毛蟲研究、修復蒙大拿野生區小徑、探索科羅拉多小徑間岩石群、探索深海珊瑚礁、協助納密比亞印度豹保育區工作、參與有機農場全球契機(WWOOOF)計劃等,每項收取不同費用。至今已有超過六萬五千人次參加,貢獻了一千萬個工作小時。

     ●澳洲環保志工計劃(CVA)

     該計劃是由一九八二年成立的澳洲最大環保團體Conservation Volunteers Australia主辦,每年提供全球熱愛自然、喜好野外活動的人士,到澳洲各地參與各項環保計畫。每年吸引上千國際生態志工參加,志工在實踐環境保育工作、交流各國環保經驗的同時,更藉此開拓國際視野、結交各國朋友,在澳洲自然風光中度過有意義的假期。

     ●英國保育志工基金會(BTCV)

     以推動國民信託、保育志工著稱的BTCV,每年在全球各地提供生態志工假期活動,多數集中在英國和部分歐洲國家,例如維護英格蘭古老森林、維護德國濕地、在保加利亞黑海建立鳥巢等。這些志工假期與典型的歐洲度假活動截然不同,但被認為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環保體驗。

     ●太空船地球號(ETS)

     曾赴西非獅子山及阿富汗等地進行緊急醫療援助的日本醫生山本敏晴,在二○○四年創立「太空船地球號」(Earth the Spaceship),堅持「真正有意義的國際援助」,以達到「永續發展的地球」理想。該組織邀請全球四十七國的小朋友,畫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其中呼籲世人重視全球暖化危機的《日漸沈沒的樂園─吐瓦魯》一書備受矚目,台灣已出版該書中譯本。

1918新流感夢魘再現?

  • 2009-05-01 中國時報 【郭明裕、郭明實】

     三月底豬流感H1N1新型(人)流感從墨西哥爆發,這是一種A型流感病毒H1N1,結合了人類流感、禽流感及豬流感,三種病毒同時感染在豬隻身上,重組後所產生的混合變種病毒。不僅可在豬隻之間相互傳染,病毒還會由豬傳染到人身上,甚至在人與人之間,還能藉由口沫交叉感染。

     專家們對此次豬流感疫情深感擔憂,一是因為新病毒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結合鳥類、豬類和人類的病毒,且能夠人傳人;二是新病毒攻擊的對象,是免疫力最強的廿至四十歲青壯年。H1N1豬流感,病毒會不斷變種,不容易預防。爆發疫情的墨西哥有六.三八%的致死率,但這只是目前為止單一地區的情況,可能會降低。

     美國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認為,新型流感人傳人的三部曲可能如下。

     第一階段:先有鴨、鵝的大量死亡,侵入廿歲以下的兒童,先進入下呼吸道的2-3唾液酸接受體,新型(禽)流感死亡率高至五○%以上,而感染率只有○.○○○○五%以下。

     第二階段:先有雞的大量死亡,侵入廿至四十歲成人(人大量死亡),先進入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新型(人、豬)流感死亡率降至二.五%以下,而感染率升高至二五%。豬可提供中間宿主與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

     第三階段:先有人的少量死亡,侵襲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為主,先進入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人類季節性流感死亡率降至○.○五%以下,而感染率升高至二五%以上。

     至於一九一八年新型流感的夢魘是否會再現?兩者相似的有,都是三月爆發,八月第二波。其次,同是侵襲廿至四十歲青壯年為主。感染率比二○○五年禽流感H5N1快許多,死亡率略高於第二階段的二.五%,因豬基因加入,可提供中間宿主與上呼吸道的2-6唾液酸接受體,加速人傳人效率。換句話說,一九一八年H1N1新型流感的夢魘,可能在今年八月秋天。

     原先克流感目前對豬流感H1N1新型(人)流感是有效的,但從今年三月新英蘭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H5N1與H1N1的N1凹槽上有一個274序號氨基酸容易突變,經過南北半球一年的傳遞,就全面出現抗藥性,克流感對H5N1與H1N1無效。

     因此,眼前最重要工作是趕快在今年八月秋天之前,研製出豬流感H1N1新型(人)流感的疫苗,才能避免災難,日本首相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科學家,要求全力發展新疫苗是正確的政策。一九七六年人類對抗豬流感疫苗失敗,應不會再發生,因為這幾年科學家研發H5N1禽流感疫苗已有相當進步。

     目前為止,我們看出了二○○九年新型H1N1流感大爆發的一些端倪?

     墨西哥死亡率六至七%,且大多是廿至四十歲中壯年,而其他國家卻死亡率低於二.五%。意味著第一波的二至三月分,新型H1N1流感攻擊人類年輕人的下呼吸道接受體,因含鳥類基因片段,產生細胞激素風暴,嚴重破壞肺泡,死亡率當然高。第二波的四月分,新型H1N1流感攻擊人類年輕人的上呼吸道接受體,因含豬與人基因片段,產生細胞抗體風暴,嚴重破壞支氣管與少數肺泡,死亡率當然較低一點。

     WHO已提高警戒層級至第五級,告訴我們,新型H1N1流感與一九一八的H1N1流感都位於新型流感人傳人的第二階段。一九一八的鳥類基因片段較多也毒性較強,流行病學家評估,依據過去經驗與目前世界人口數,如果爆發大流行,將感染全球逾三分之一人口。屆時全球將有十五億人就醫,其中三千萬必須住院,可能導致七百萬人喪生。

     面對這樣嚴峻的景況。請問政府與民眾都準備好了嗎?

     (郭明裕為醫師、台大醫學系臨床教師;郭明實為美國醫師、喬治亞州醫學系臨床教師)

美假想最糟...死兩百萬人

  • 2009-04-2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豬流感(國內已正名為H1N1新型流感)疫情持續擴散,美國政府沙盤推演最壞情況,推估一旦豬流感爆發大流行,將在美國奪走兩百萬條人命。不過由於美國政府已經啟動緊急因應措施,應可避免最壞結果發生。

     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貝恩預估,在最壞情況下,美國經濟今年將可能再萎縮0.3個百分點,而變成衰退3.8%。他原本預期美國經濟今年將衰退3.5%。

     根據美聯社取得的美國官方報告,以及對參與該報告研究人員的訪談指出,豬流感疫情如果失控,成為全球流行性疾病,在美國可能導致2%的感染病患死亡,或等於兩百萬人喪生。

     美國政府推測,豬流感就像1918年西班的大流感,將讓9千萬美國人受到感染,約美國總人口的3成。在受感染的病患中,將近1千萬人必須送往醫院就醫,其中約150萬人將在加護病房診療,75萬人恐需呼吸器維生。

     不過即使從墨西哥傳出的新型流感疫情可能加劇,但由於美國政府已經庫存抗病毒藥物、加速疫苗生產與擬定基本的公共衛生指導原則,應可避免最糟情況發生。

     另據經濟學家預測,豬流感來勢洶洶,恐會拖累美國經濟復甦的腳步,但不至於減少美國工作機會或讓經濟大幅惡化。

     國際貨幣基金(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強生預期,豬流感對美國經濟活動只有「小幅衝擊」。不過Moody's Economy.com經濟學家桑帝也警告,如果該問題持續數月之久,並大幅蔓延至全球各地,將可能讓經濟復甦延宕到2010年。

     專家認為豬流感對經濟損害有限,主要是基於過去SARS與禽流感的前車之鑑,讓全球對於這類流感疫情已有更好的準備措施,像是囤積疫苗等。至於大型企業也有備戰計畫,以防員工無法工作,依然能維持營運正常。

     白宮發言人吉伯斯表示,目前「要判定對經濟影響還言之過早」,不過財政部與相關單位正在「密切觀察情勢發展」。

回顧全球流感史...太頻繁

  • 2009-04-28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墨西哥4月初爆發豬流感疫情,短短時間內迅速擴散全球,目前已知美國、加拿大、西班英國、以色列及法國等地陸續傳出疑似病例,若疫情持續加劇,恐讓目前飽受金融風暴摧殘後脆弱不堪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世界銀行去年曾預估,全球若爆發流感,將造成30兆美元經濟損失,全球GDP萎縮近5%。

     回顧歷史,光是20世紀至少三度爆發流感全球大流行,分別於1918年、1957年與1968年。此外,2002年底源自於中國廣東的SARS,在2003年對亞洲多國造成嚴重疫情,繼之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肆虐東亞的禽流感,都令人記憶猶新,這些重大傳染病皆在全世界造成嚴重的人命死亡與經濟損失。

     1918年:20世紀第一次全球性流感爆發,由於源起西班,故被稱作「西班牙流感」,屬A型流感H1N1病毒,與近日墨西哥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因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參戰國部隊四處征戰移防,以致疫情向世界各地蔓延,至於全球死亡人數難以計數,有文獻稱高達4,000萬人,也有的指約2,000萬人,至少有10億或全球半數以上人口遭感染。

     1957年:流感爆發於中國貴州,然後擴散至全球,疫情持續到隔年。這場被稱為「亞洲流感」的疫情係A型流感H2N2病毒作祟所致,據估計全球約10%到30%的人口受到波及,死亡人數在100萬人。

     1968年:亞洲流感病毒之後由H2N2突變為H3N2,成了1968年「香港流感」的元凶,同年疫情傳至美國,持續到1969年。估計全球死於「香港流感」的人數約75萬人,在美國則奪走3.4萬條人命。

     2003年:引發包括台灣在內亞洲國家人心惶惶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也是擴散迅速且死亡率極高的傳染病,2002年底自廣東順德爆發,2003年世衛組織正式宣佈致病源為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命名為SARS病毒,這場疫情造成700多人喪生,亞太地區的經濟損失多達400億美元。

     1997年香港首度發現禽流感病毒出現人畜共通傳染,病株類型確認為H5N1,2003年底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爆發嚴重疫情釀成死亡,甚至擴散到歐洲與美國。世界銀行2005年曾警告,禽流感大流行若持續1年以上時間,將造成全球高達8,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2009年:豬流感蔓延,影響層面尚待觀察。

小檔案-第一類法定傳染病 防疫最高等級

  • 2009-04-28 中國時報 【張翠芬整理】

     衛生署昨天正式將豬流感列入第一類法定傳染病,防疫規格提升到最高管制等級。

     目前第一類法定傳染病包括: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天花、鼠疫、狂犬病、炭疽病、 H5N1禽流感,以及最新列入的豬流感即H1N1新型流感。這些傳染病都具有高度傳染性,容易引起重症,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嚴重傳染疾病。

     防疫措施上,醫師若高度懷疑病患感染豬流感,必須在廿四小時內通報,並視情況將病患強制隔離治療。(資料來源:疾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