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加坡在曲弓熱疫情暫告穩定後,衛生部表示,二日再度接獲新的曲弓熱病例通報。根據通報,一名六十三歲新加坡男子疑似經病媒蚊感染曲弓熱,當局研判男子可能是在國外遭到感染。 在接獲通報後,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已經從五日起,派出十六名稽查員和滅蟲公司人員,在新病例的住家附近展開密集式滅蚊行動,防止疫情傳播。稽查人員共檢查一百一十五個住家與附近四個工地,找到三處病媒蚊滋生地。 新加坡衛生部指出,這名男子是在第一次血液化驗時顯示感染曲弓熱,相信是男子四月初到印尼雅加達出席會議、打高爾夫球時感染,並在離開雅加達前往澳洲雪梨途中,開始出現症狀,被澳洲醫生研判可能感染登革熱,男子於是於四月十四日提早返星治療。 新加坡衛生部表示,當局正在等待這名男子第二次血液檢驗報告,以確定這名男子是否感染曲弓熱。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指出,迄今當局並未在病例居住處附近發現新病例通報。根據慣例,只要至少二十四天,也就是曲弓熱病毒兩個潛伏期內未出現新病例,就能確定沒有曲弓熱散播的情形。 新加坡的曲弓熱疫情是在今年一月被發現,接著小印度附近共有十三人感染曲弓熱,當局並研判曲弓熱已從過去境外感染傳入,逐漸演變為新加坡本土生根的疫情。 曲弓熱發病症狀和登革熱頗為相似,但病情較輕。一般感染者,常引發高燒、關節痛、肌肉痛、頭痛、出疹、畏光等症狀,症狀可持續一星期到數個月,潛伏期為一到十二天。非洲、亞洲和印度洋島嶼過去都曾爆發過曲弓熱疫情。 【2008/05/08 中央社】 |
據「全球消除小兒麻痺症倡議」最新統計,經由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的努力,小兒麻痺症病例已逐漸在許多國家根除,但今年以來全球仍發現新增小兒麻痺症病例三百五十四件,印度就佔了二百零三件,繼續高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奈及利亞一百二十六件。
「全球消除小兒麻痺症倡議」組織 (網址:http://www.polioeradication.org/)是由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扶輪社國際等機構共同成立的一個合作伙伴組織,致力消除小兒麻痺症,造福世界全人類。
據統計報告,印度境內今年以來發現的二百零三件小兒麻痺症病例,在印度最貧困的比阿省有一百五十七件,在北方省有四十件,其餘分佈在首都所在的德里地區、西孟加拉省、奧里薩省、拉吉斯坦省、哈雅納省和馬哈拉什特拉省。
報告又說,在北方省、拉吉斯坦省、哈雅納省和馬哈拉什特拉省,發現的病例都屬於「P-3」病毒株,但在比阿省、德里、西孟加拉省和奧里薩省發現的病例屬於最危險且傳染最迅速的「P-1」病毒株。不過,報告也指出,迄至目前在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僅發現十二件致命的「P-1」病毒株小兒麻痺症病例。
今年三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在索馬利亞宣布,曾是小兒麻痺症危險區的索馬利亞,自去年三月以來不再出現一件小兒麻痺症病例。
世衛組織強調,目前世界上還有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尼日等極少數國家尚未剷除小兒麻痺症病毒。世衛組織表示,索馬利亞的經驗證明,只要政府與人民動員起來,每一名兒童都能得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