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高雄縣政府衛生局調查統計,高雄縣市交界的「肉豆公傳統市場」周圍的鳳山市各里,3年來登革熱確定病例占總數71%,將會同縣府環保局加強清理環境、監測病媒蚊。 縣府衛生局表示,「肉豆公傳統市場」以保泰路為主,一邊是高雄市前鎮區,另一邊是高縣鳳山市五甲。市場人潮密集,周圍巷弄多又狹窄,堆積許多易成為蚊蠅孳生源的物品。自民國95年以來成為登革熱發生的重點疫區。高雄縣近3年323名登革熱確定病例中,肉豆公市場周圍各里佔了230名,占總數71%。 縣府衛生局長黃志中偕同疾病管制科人員,今天視察肉豆公市場週遭環境,除要求將周圍環境列為工作重點、投入大量人力清除蚊蠅孳生源,並請縣府環保局一起加強戶外環境整頓。 登革熱是「環境病」,黃志中發現市場四周環境髒亂,住家及防火巷堆積許多雜物,容易積水,孳生登革熱病媒蚊。 高縣大寮鄉3月底出現今年全縣首例登革熱本土病例,氣候轉暖,縣府衛生局請民眾看到積水容器隨手清除,避免蚊蟲孳生,可做功德,也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2009/04/08 中央社】 |
因緣際會,我蒐集到一些台灣在一九一八至二○年的H1N1的西班牙流感史料,並蒙蘇益仁前局長的指教,寫了一篇特別報導〈一九一八年全球流行性感冒下的台灣疫情〉,發表於國衛院於去年三月出版的《認識H5N1流感》一書中。後來又用剩餘的資料,在十和十二月寫了兩篇論文,敘述這段病毒肆虐的歷史。我認為以蘇益仁教授等人的學養經驗,一定可以應付這種局面。我現在只想把那段不堪的歷史告訴國人,提供一點歷史經驗。
一九一八年六月初,流感病毒已經從基隆登陸,到九月底已傳遍全島,然後消失。雖然歐美在三、四月已經哀鴻遍野,但是在亞熱帶地區的台灣,只是普遍造成感冒而已,沒有什麼死亡的資料。似乎炎熱的天氣,讓病毒的威力無法發揮。不過到了十月下旬,第二波的病毒又從基隆登陸。因為氣溫降低,加上十月底日人各種節慶活動,加速了病毒的蔓延,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交通船也把病毒帶到花東和和澎湖,於是哀鴻遍野,至少七十七萬人罹患流感,其中二萬五千人死亡。到十二月中旬,病毒又消失無蹤。
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第三波的病毒又從基隆捲土重來,其路線又如出一轍,次年二月病毒又消失。這波只有十四萬多人罹患流感,死了一萬九千多人。大概是前兩波罹患而復元者已有抗體,所以死亡較少。
從史學角度,我認為台灣目前情況,大家不必太驚慌。因為今日的醫療設施,絕非八十年前可比。當時全台灣三六七萬人口,只有七三二個只受過四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另外大約同等數量的醫生(合法漢醫)。當時日本人患者因為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死亡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一;台灣漢人和原住民則分別高達百分之三點三和百分之三點五。
也就是說,今天的醫療水準應該足以應付困局。我們應該對專家給予充分的支持,也應該可以度過未來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