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聯合國愛滋病防治署兩年公佈一次的調查報告顯示,非洲地區愛滋病疫情似乎減緩,預防措施也獲得不錯的成果,但愛滋病防治署執行主任皮奧特指出,非洲應避免新增感染病例,並持續提供愛滋病患抗逆轉性藥物治療,不應對這一短期成果而感到自滿。 聯合國二十九日公佈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去年非洲和亞洲地區因愛滋病引起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數,已降為兩百萬人,新增感染人數也從三百萬降為去年的兩百七十萬人,但下降率卻不夠快。 報告說,全球愛滋病感染趨勢無法扭轉,加上治療支出無法延續下去,如果不能大幅降低新增感染人數,目前所做的各項預防努力將趕不上新增感染的比例,而隨著越來越多人受感染,將使愛滋病患存活更為艱難且更加昂貴。 這一最新的調查研究提出警告,全球十五歲以下新增感染人數,從二零零一年的一百六十萬人增為去年的兩百萬人,如果這些群體無法接受治療,一半以上受感染的初生嬰兒將在兩歲以前死亡,全球三千三百萬愛滋病患如果無法獲得抗逆轉性藥物治療也將病亡。 雖然相關組織在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七年間,對中低收入國家防治愛滋病的資助金額提高六倍,但富國持續提供資金卻是最重要的。 對於部分團體指全球花太多錢在單一傳染病,聯合國應把資金用於改進窮國醫療體系上,這份報告指出,兩種方法都需要,而現在推動的抗逆轉性藥物治療,將帶頭改善愛滋病重創國家的醫療制度。 根據這項最新調查顯示,愛滋病疫情最嚴重的非洲國家中,盧安達和辛巴威越來越少人感染愛滋病,其中,辛巴威孕婦感染率從二零零二年的百分之二十五,降為二零零六年的百分之十八,這應與越來越少人花錢買春有關。 此外,布吉納法索、喀麥隆、衣索比亞、迦納、馬拉威、烏干達和尚比亞七國,為避免感染愛滋病而使用保險套的人數明顯增加,在喀麥隆,十五歲以下發生行性為的比率,已從百分之三十五降到百分之十四。 至於全球愛滋病人數最高國家之一的南非,衛生部發言人孟加迪表示,雖然南非仍是愛滋病傳染率最高的國家,但聯合國的報告也指出,去年全球僅有三百萬名愛滋病患接受抗逆轉性藥物治療,南非就佔四十二萬九千人,證明南非是推動這項治療方法最努力的國家。 【2008/07/30 中央社】 |
由法國非政府組織「AIDES」在喀麥隆主辦的一場防治愛滋病研討會上,來自美國的同性戀人權組織(LGLHRC)駐非洲地區專員娜拉表示,非洲國家必須儘快以行動保障同性戀者,如果忽略男同志的權益,非洲所有對抗愛滋病的努力將註定失敗。
AIDES成員孟夫伊森在會中指出,非洲有越來越多的男同志群體,自動發起避免感染愛滋病毒(HIV)運動,但成效非常有限,只因男同志一旦將自己的身份曝光,便會遭到其它人追打或入監服刑,男同志甚至會被排除在政府抗愛滋計畫之外。
根據LGLHRC去年所做調查顯示,非洲五十三國當中,仍有三十八國視同性戀為應受懲罰的犯罪行為。
例如,在喀麥隆,就有十一名同性戀者遭當局收押入監,國際特赦組織今年的報告則指出,當中一名受刑人在獲釋數天後,便死於愛滋病引起的相關疾病。
喀麥隆人權組織主席尼曼德表示,由此凸顯一個重大問題,即同性戀犯罪化、社會仇視同性戀等現象,間接或直接在男同志群體間增加恐懼感,迫使自己只能以見不得人的方式過著同性生活,這反而更增添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以馬利為例,男同志愛滋病毒感染率為百分之三十七,全國感染率卻只有百分之一點三。塞內加爾在二零零五年所做的調查也顯示,男同志愛滋病感染率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五,全國感染率僅有百分之零點七。
IGLHRC去年公佈的一份報告強調,男女同性戀並非生理傾向而極易感染愛滋病,同性戀感染率高於常人,是因同性戀者的權益受到侵犯和社會不公交叉影響所導致。
以塞內加爾來說,政府雖然在二零零五年將男同志併入全國抗愛滋計畫一環,但同性戀仍屬違法,當地媒體最近刊出同性戀者歡慶節日的照片後,更發生男同志遭群眾追打而被迫逃亡事件,而已感染HIV的男同志只好放棄治療而選擇藏匿。
即使男同性戀者清楚面對愛滋病高感染風險的可能性,但在多數醫院摒棄同性戀醫療權益、社會敵視的環境下,參加這一研討會的反愛滋病運動人士認為,同性戀者被迫私下躲藏,不只在同志群體間存在風險,對其它人也有危險。
此外,無法公開男同志身份的同性戀者,與異性也有性關係存在,有的甚至結婚,例如,馬利有百分之八十八男同志是雙性戀者。非洲國家忽略少數男同志權益的結果,不僅增加同性戀群體愛滋病感染的風險,也進一步危害到多數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