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菲伊波拉病毒 疑豬傳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菲律賓衛生部23日宣布,菲律賓一名養豬場工人血液樣本對伊波拉病毒呈陽性反應,還不確定是否由豬隻傳染。

這種伊波拉-雷斯頓病毒(Ebola-Reston)已證實,並非在非洲發現的致命型伊波拉亞型(sub-type)病毒。去年在菲國北部農場發現伊波拉-雷斯頓病毒後,世衛組織對當地兩間農場進行檢疫觀察,任務才剛結束。菲國政府亦於去年7至9月間將當地數間農場隔離。

伊波拉病毒在經過幾次變形後,1990年在從菲律賓進口到美國維吉尼亞州雷斯頓(Reston)市的猴子中,發現新型態病毒,因此命名為伊波拉-雷斯頓病毒(Ebola-Reston)。

菲律賓衛生部長杜克23日表示,此養豬場工人血液樣本對伊波拉病毒呈陽性反應,但他目前健康無虞,無任何病徵。

杜克指出此病毒未對人類健康造成立即危害,亦不能確定是由豬隻傳染給人類,但專家對於此病毒能轉移至人體非常關切,主管機關正試圖找出傳染途徑。這是伊波拉病毒頭一次在猴子以外的動物身上發現,也是第一次在豬身上發現。過去發現這種病毒會從猴子傳給人,這是第一次發現疑似由豬傳給人。

杜克還表示,在受檢的50人中,只有1人血液樣本呈陽性反應;6,000隻豬中,僅4隻豬陽性反應。

【2009/01/24 聯合報】

美電廠廢煤渣泥流外溢 增至10億加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天報導,本週稍早由田納西州一家燃煤發電廠崩洩而出的廢煤渣泥流已增加至超過10億加侖(約378萬立方公尺),工作人員正忙清洗住家、鐵道等,並防止泥流湧入附近的河流。

CNN報導,糊狀廢煤渣是「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ennessee Vally Authority)所轄,位於金斯敦(Kingston)的電廠燃煤發電後副產品,原本儲存於電廠堆積場,但22日清晨堆積場的擋土牆崩塌,泥流沿山坡傾洩而下,毀損了15棟住宅。根據管理局的說法,所有居民都已撤離,但其中有三戶經鑑定已不適宜居住。

管理局原本估計溢出的泥流有3億6000萬加侖,但到昨天已增到超過10億加侖,足以填滿1660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

環保人士說,泥流含有高濃度水銀和砷。

CNN表示,電廠座落於田納西河的支流克林奇河(Clinch)旁,附近地區至少有300英畝(約121公頃)土地鋪上一層泥流,規模甚至較1989年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瓦爾狄茲號(Valdez)漏油事件還大。

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是一個聯邦事業單位,且是全國最大公營發電廠。它的發言人穆頓(John Moulton)說,管理局從未經歷規模如此龐大的外溢事件。

CNN報導,管理局原本估計要花四至六週清除泥流,但穆頓表示,他們如今已不再明言預期得花多少時間清理。環保人士則表示,可能要花數月甚至數年才能清理乾淨。

【2008/12/27 中央社】

毒煤渣管不管 美爭議大

煤渣是否危害健康,在美國一直有爭議。在2000年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環境保護局曾建議以聯邦法令更嚴格管制煤渣,但遭到電廠、煤礦業和柯林頓政府部分官員反對而作罷。

當時,電廠公會組織艾迪生電力協會估計,政府若將煤渣列為危險廢棄物,電廠業者將額外支出50億美元清理費。自此,環保人士呼籲制定更嚴格管理標準,環保局正重新考慮把煤渣列為危險廢棄物。

這次在田納西州的意外,勢必有助於環保人士聲勢,要求更嚴格管制。

【2008/12/26 聯合報】

煤渣外洩 致癌物威脅田納西州

美國田納西州金斯敦電廠的煤渣外洩,淹沒附近15棟房子。
(紐約時報)

美國田納西州中部燃煤發電廠的擋土牆本周崩塌,造成逾5億加侖煤渣外洩,該州廣大的陸地和水道覆蓋一層厚厚的煤渣,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煤渣外洩事件,煤渣中的大量重金屬是否有毒,引起居民和環保人士關切。

據聯邦政府的研究報告,煤渣中含的重金屬,像砷、鉛和硒可能致癌和引起神經系統疾病。但主管官員未對田納西州燃煤發電廠外洩事件發出可能危害健康的警告,讓因此被疏散的當地居民過了一個難過的耶誕節,擔心自己的健康和財物受損,也不知該怎麼辦。

美國環保局去年的報告指出,燃煤副產品粉煤灰(fly ash)含大量致癌物,所含重金屬密度也較高,人如果喝了遭粉煤灰汙染的水,罹癌風險增加數百倍。

外洩事件發生在隸屬於田納西河流管理局的金斯敦電廠,管理局發言人法蘭西斯表示,這些煤渣是燃燒過程產生的副產品,儲放在電廠的堆積場,但堆積場外牆22日上午崩塌,煤渣自山坡向下傾瀉,摧毀15 棟房屋,所有居民皆已疏散,其中3棟房屋已被認定不可居住。

這座電廠距艾摩利河岸約64公里,這條河注入田納西河的支流克林奇河。

法蘭西斯說,遭汙染的範圍約160公頃,影響範圍較1989年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瓦爾狄茲號油輪(Valdez)漏油事件還大。

在電視新聞畫面中,外洩煤渣厚達近2公尺,掩埋了民宅前廊和車庫門,並造成鄰近地區電力中斷。

田納西河流管理局未對煤渣可能具有毒性發出警告,表示迄今尚未證實煤渣含有毒物質。法蘭西斯說:「大部分外洩物質是隋性的,裡面的確含有重金屬,但沒有毒性。」

儘管主管當局對煤渣的危險性輕描淡寫,但聯邦政府是否應將煤渣視為危險物質加以管理,再度引起討論。美國數以百計電廠都有類似的煤渣堆積場。


【2008/12/26 聯合報】

化學汙染損生殖力 雄性成弱勢

最新研究證實,各種化學汙染正讓包括人類的雄性動物雌性化,損害雄性生殖器官和生殖力,雄性已成為演化弱勢族群,岌岌可危,勢必對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一項彙整全球250多項研究、歷來最周延的報告,許多常見化學物質正讓所有雄性脊椎動物雌性化,從魚類到哺乳動物都在劫難逃,當然也包括人類。

英國環保組織CHEM Trust8日出版的報告指出,這種雄性動物雌性化現象遍及全球,在北極熊、南非平原大羚羊、深海鯨魚到翱翔天際的老鷹身上都看得到。

支持這項結論的部分頂尖科學家說,這是對人類「揮舞紅旗」的警訊,顯示演化正受到干擾。這份報告出爐的時機敏感,因為英國將於10日帶頭反對歐盟草擬中的殺蟲劑管制新規範。許多殺蟲劑已證實有「性別扭轉」效應。

美國最新研究已顯示,孕婦廣泛接觸化學物質,生下的男嬰陰莖較小,生殖器官也會女性化。

加拿大、俄國和義大利受環境荷爾蒙嚴重汙染地區,女嬰出生率已高達男嬰兩倍。

近年來,野生動植物和人類接觸到的新化學物質超過10萬種,歐盟執行委員會坦承,這些物質有99%都未適當規範,85%甚至缺乏合適的安全資訊。

許多這類物質會干擾荷爾蒙,已證實是「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er,簡稱ED)或「性別扭轉物質」(gender-benders),包括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和嬰兒爽身粉的鄰苯二甲酸鹽類(phthalates)。家具和電器的防燃劑、已禁用但仍廣泛存在於食品和環境的多氯聯苯(PCBs),許多殺蟲劑亦然。

CHEM Trust報告指出,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類似的性荷爾蒙受體,是演化中保存下來的,觀察一種脊椎動物或許就能強調汙染對其他特定脊椎動物的嚴重性,包括人類。

生活在汙染水中的魚類所受影響尤深,是最先出現性別扭轉的物種之一。英國低地河川已有半數雄性魚類被發現睪丸裡出現卵子,日本的淡水魚和北海、地中海的海魚也有類似情形,禍首之一是由汙水系統排放的避孕藥中的女性荷爾蒙。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今年發現當地雄性海蟾蜍(cane toad)有四成變得雌雄同體。阿拉斯加Sitka黑尾鹿有三分之二出現隱睪症。南非大羚羊受化學物質影響,睪丸受損。連野生北極熊都出現雌雄同體的異常現象。

專精ED的英國艾克希特大學泰勒教授指出,雄性野生動物生殖能力受損,將使基因庫變小,後代的抗病能力降低,不利生存。

佛羅里達大學吉列特教授則說,野生動物出現這種問題,人類也可能面臨類似狀況,令人擔憂。

【2008/12/09 聯合報】

台灣科學家 發現新「黑死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台灣科學家發現可以從老鼠傳染給人類的「廿一世紀黑死病(鼠疫)」。

報導說,中興大學的張照勤教授在十二月的「醫用微生物學」期刊(the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上發表研究報告說,最常見於歐洲的大褐鼠身上的跳蚤,會把一種新的病菌傳染給人類,可能引起嚴重疾病,包括心臟疾病、脾臟和神經系統感染。

這種新病菌稱為Bartonella rochalimae,去年美國科學家在一名前往秘魯的美國婦女身上發現這種病菌,這名婦女出現類似傷寒症狀,而且脾臟腫大。

張照勤教授表示:「我們分析台灣溝鼠(Rattus norvegicus,又稱大褐鼠)身上細菌,這種大褐鼠也是歐洲最常見老鼠。我們分析溝鼠細菌的DNA,發現一種與Bartonella rochalimae極相近的病菌株。」

九○年以來,科學家發現廿多種Bartonella細菌。科學家已發現鼠類帶有幾種Bartonella病原體,例如Bartonella elizabethae,會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以及Bartonella grahamii,會引起視神經視網膜炎。雖然科學家不確定傳染途徑,但最可能由跳蚤傳染。

張照勤的研究小組對五十八隻老鼠進行研究,包括五十三隻大褐鼠、兩隻小家鼠和三隻黑鼠。

他說:「研究的樣本很少,不能肯定地說,大褐鼠傳染Bartonella rochalimae病菌。」

【2008/11/25 聯合報】

美國吸菸人口 降到總人口20%以下

美國自1960年從有官方統計數字以來,吸菸人口首度在2007年降到百分之20以下,降至百分之19.8。不過這項紀錄,仍未能達到衛生保健機構的預期目標。

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最新的統計指出,2007年美國的吸菸人口為4340萬人,大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19.8,比2006年的百分之20.8略微下降。

每年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今年為十一月二十日,是美國癌症學會訂定的「美國戒菸日」。為了讓各方注意到戒菸的重要性,疾病管制中心特別提前呼籲大眾,響應今年第三十二屆的「美國戒菸日」活動。

美國官方的疾病管制中心指出,美國人吸菸人數雖然下降,但減少的數量太少,以致恐怕難以達到2010年吸菸人口降到百分之十二以下的目標。

吸菸的戕害極為嚴重,該中心表示,癌症死亡的死因中,至少百分之30與吸菸有關。其中,包括百分之80的肺癌死亡,以及百分之80的慢性肺部阻塞疾病的死亡。

另據公元2000年到2004年的統計發現,由於孕婦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中,每年造成早產兒死亡的案例約為44萬3000人。

至於吸菸引發的醫療費用平均每年為960億美元,比1998年的750億美元,增加了210億美元。但若再加上由此造成的每年生產力損失970億美元,則一年消耗掉的社會成本便高達1930億美元。

【2008/11/17 中央社】

大氣褐雲威脅亞洲大城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3日公布最新報告顯示,「大氣褐雲」已成為新的空氣汙染源,逐漸威脅亞洲國家的主要大城市,值得各國正視。

由煤煙、灰塵及有毒化學物質混合而成的微粒飄浮在大氣中,與雲交互作用後形成所謂的大氣褐雲(Atmospheric Brown Clouds),又稱大氣棕色雲團,對人體健康有害,對稻米生產也有影響。

大氣褐雲已成為全球環境最新威脅。此褐雲的範圍從波斯灣延伸至亞洲,不旦危害人類健康,許多地區的氣候型態也為之改變,影響糧食供應。

大氣褐雲會造成冰河融化、降低日照,並釀成衝擊農作生產的極端天候。中國科學院估計,自1950年代以來,冰河已縮減5%,若按此消退速度計算,在2050年以前,將有75%的冰河消失殆盡,使該地區產生水源安全的風險。

目前亞洲有13個大城市,都覆蓋在褐雲的陰影下,包括北京、上海、曼谷、孟買、新德里及開羅,有些地區的日照強度減少高達25%。這種主要由燃燒化石燃料、樹林及植物而生成的褐雲,也是讓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加速惡化的原因之一。

這項由各國科學家費時7年多合作完成的研究,提供褐雲至今最詳盡的分析。主導研究的聖地牙哥加州大學史克立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專家拉馬納山說,由於龐大雲團僅3至4天即可橫越大陸,凸顯此非地區性現象,而是全球問題。

【2008/11/15 聯合報】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中國A肝 來了

自由時報20090102◎ 劉培柏

日前貴報頭版報導兩岸大三通後,病原隨陸客傳入,台灣恐爆A肝流行。衛生署卻認為台灣公共衛生良好,此事不會發生。實際上,中國A肝病毒可能早已隨大量走私或進口的「血蛤」登陸台灣了。

「血蛤」中國稱之為「毛蚶」,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省份,據官方資料顯示當地水源受A肝病毒的污染十分嚴重,主要來自家庭排出的糞水。據文獻指出,每只血蛤每日能過濾四十公升的水,會將A肝病毒在體內濃縮近三十倍並儲存,且能存活三個月之久。筆者詢問淡水鎮傳統市場內專賣蛤蜊的攤商,得知國內販售的血蛤絕大部分來自彼岸。

一九八三年及一九八八年,上海市爆發兩次A肝大流行,造成數十萬人發病,都和食用污染病毒的血蛤有關,上海市官方還因此下令禁止販賣血蛤呢。據官方水產部門調查指出,目前沿海省份生產的血蛤,遭A肝病毒污染的比率仍高達三十%以上,走私或進口到台灣的血蛤帶有A肝病毒就不會令人意外了。

貴報有關A肝的報導似乎只成一日新聞,衛生署更未重視,殊為可惜,盼望衛生署能重視A肝病原來自彼岸的事實。

(作者為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