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烏腳病之父 王金河為善最樂

  • 2009-03-08 中國時報 【郭石城╱專訪】

 ▲王鳳群(右)描述父親王金河(左)醫治烏腳病患艱辛歷程。(郭石城攝)

     「被他摸過腳的烏腳病患,沒有不感激涕零的!」從小目睹烏腳病患慘狀,藥劑師王鳳群一句話,道盡父親王金河視病如親的大愛。

     四、五○年代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爆發烏腳病,發病時痛徹心扉,截肢成了醫療「必要之惡」,不少病患甚至受不了煎熬自殺。當時台南縣北門鄉醫師王金河幫貧窮病患免費醫療,摸過三、四千雙發黑病腳,還親手幫窮困病逝者釘棺木,被尊稱為「烏腳病患之父」。

     有趣的是,王金河九個兒女只有兩人從醫,反倒七個女婿中就有三個是醫生。至於王金河家族近來最受矚目者,則是王金河的外孫女、承辦前總統陳水扁涉貪弊案(南港展覽館案)的檢察官柯宜汾。以下是王鳳群受訪記要:

     親手挑蛆 忍痛截肢 釘棺送終

     問:烏腳病病因為何?為何都在沿海地區發病?

     答:沿海地區住戶長期挖掘飲用深井水,因井水含砷量過高,導致慢性砷中毒,全省尤以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四個濱海鄉鎮病患最多。那個年代得這種病,是人生最悲慘的事。

     問:當時醫療環境差,王金河如何醫治烏腳病?

     答:烏腳病發病以雙腳居多,父親視病如親,會親手幫病患挑掉一隻隻蠕動的蛆,被父親摸過腳的病患無不感激涕零。

     治療以藥物控制減少疼痛為主,截肢是為了維持生命的不得已方法。父親曾幫一位新婚三個月的新娘子手術截掉雙腿,病患原本寧死不願,但父親為救人不得不操刀,內心煎熬與病人一樣痛苦。

     收容病患 視為親人 建廠授藝

     問:王金河還會協助家屬善後?

     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貧困病患往生後,家屬根本沒有能力善後,就由收容中心工作人員幫忙清洗屍體、禱告。那時我還小,看到僵硬的截肢屍體就會怕,而父親還得幫忙釘棺木,釘好後才扛出去火化,讓病逝往生者走得有尊嚴。

     問:母親毛碧梅如何協助安置病患?

     答:這些病患原本家境就很差,截肢後無法謀生,於是興建手工藝加工廠,由母親教導病患做一些草蓆、加工品、手提袋等,再拿出去賣及收款。當時東西賣到百貨公司及商店,都會獲得特別支持,有收入就可以讓住在這裡的病患賺點錢,家人偕小孩來探視時,還可以給小孩零用錢,至少維持一個人的自尊,因此媽媽也被稱為「烏腳病患之母」。

     問:手工藝加工廠最多收容多少人?你們從小跟烏腳病患住一起,會不會害怕?

     答:工廠最多收容卅多人,這種病不會傳染,即使同一家族都飲用地下水,因體質不同,有人會得病、有人不會。小時候只覺得病患很可憐,但把他們當做自己家人,不但不會怕,而且玩在一起,跟他們一起打球、下棋,有時候也與他們一起吃飯。

     問:王金河會影響子女投入醫療志業嗎?

     答:我們兄弟姊妹共七女二男,父親雖期許從醫,只有姊姊王白蘭是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畢業,我在高醫藥學系畢業後擔任藥劑師,其餘七子女行業都與醫療無關,反倒七位女婿中就有謝楠光、王文種、林振興三位醫師

     大愛傳家 導覽志工 子女全包

     問: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柯宜汾是王金河外孫女,在子孫中最突出?

     答:柯宜汾是我大姊王亞美千金,我姊夫柯志炫是台南知名律師,柯宜汾因辦大案(按:偵辦南港展覽館弊案,聲押、起訴前內政部長余政憲)知名度最高,身分也比較特殊。但家族講求大愛理念,柯宜汾不會格外顯目。父親疼愛每位子孫,期許每位子孫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成就,而且成就都要比他大一百倍、一千倍。

     問:王金河的教育方式有何特殊之處?

     答:早年教育不普及,我的祖父王讚、祖母陳轎雖目不識丁,卻十分重視子女教育,鼓勵身為獨子的父親赴日本東京醫專求學,從農家子弟苦讀從醫有成。

     父親因此也非常重視教育,他的方式是身體力行,為善不說教,我們兄弟姊妹感受他為善最樂的真諦,個個成了「台灣烏腳病紀念館」導覽志工,學習父親散播愛與奉獻觀念。

     見證苦難 設紀念館 教部褒揚

     問:家族對於「台灣烏腳病紀念館」的定位?

     答:即使父親已年逾九旬,三年前仍在台南縣長蘇煥智鼓勵下,設立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主持「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保存以前醫療器材、紀錄片、醫療事蹟、及開刀切除的截肢等,為烏腳病史留下珍貴紀錄,去年獲教育部遴選表揚「社教公益獎」。

     紀念館成立後,整個家族忙翻天,春節除了除夕休館,來自全省各地的參訪者、家庭、學術單位、及學校,每天絡繹不絕。不少人參觀完內心為之震撼,因那是台灣人的共同苦難歲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