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拒絕腸病毒 疫點都別漏

往年腸病毒疫情通常到端午節前後達到高峰,其後逐漸趨緩,隨著學童即將放暑假而降到谷底,到開學再有一波小疫情。

三歲以下(尤其是未滿一歲)的幼兒是感染與重症的高危險群,通常在一年的大流行造成許多幼童產生抗體之後,接下來的兩三年會比較平靜,但是,這段期間新出生的幼兒就會缺乏抗體,等到三歲以下幼兒大多呈現沒有抵抗力的狀態,就有機會再發生較大規模的流行。九十五、六年是十年來腸病毒重症最少的兩年,今年疫情會捲土重來,其實並不意外!

因此,在沒有疫苗可施打的情況下,家長必須學習如何降低寶貝遭到感染的風險,才是有效的自保之道。

以下列出幾個重點,供家長與幼兒師長參考:

一、感染源的管控:最大的感染風險,來自與感染者直接而密切的接觸,因此應避免與病童接觸。病童一定要在家休息,若病童家中有其他兒童,最好是把健康的兄弟姊妹暫托到其他親友家,或讓病童住院,以減少彼此之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若做不到,則還是要儘量將其分開到不同房間,並且不要共用玩具。

經常看到兄姊在幼稚園感染,繼而傳播給家中年幼的弟妹,弟妹的病情就往往比兄姊更嚴重,家長不可輕忽。

此外,要注意孩子就讀的幼托機構,是否有切實執行健康篩檢與輔導病童請假的措施,以及對於病童接觸過的桌面與玩具是否有切實清潔消毒。如果病童沒有請假,只是戴上口罩的話,口水、口鼻黏液的接觸仍是在所難免,其他孩子的健康就很沒有保障了!此外,也不應攜帶幼兒到醫院去探視染病的兒童。

二、避免接觸不特定感染源: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到較多兒童群聚的場所,如到公共球池遊樂設施遊玩、乘坐電動遊樂器、進出醫院診所等,會有機會與生病的兒童直接接觸或是碰觸到沾有其口鼻分泌物的器具或設施,也會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應儘量避免在流行期間出入這些場所;若實在無法避免(例如要帶去醫院施打預防針),則應在接觸這些場所後立即洗手(現在的趨勢是儘量把打預防針的健康兒童和看病的兒童安排在不同時段或不同診療空間就診)。

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論是大人或小孩,返家後應立即洗手更衣,避免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家中若有三歲以下幼兒,更須特別注意!

一旦孩子受到感染,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密切觀察孩子病情的變化,如果持續高燒,活動力變差,甚至出現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如嘔吐、嗜睡、抽搐、肢體無力、意識改變等,一旦出現這些狀況,家長最好立刻直接送到較大的醫院處理,以防病情急轉直下,來不及轉診。

隨著暑假到來,疫情應會下降,但也要嚴防暑假之初,病毒透過親友團聚或旅遊而增長跨區傳播。

家長不妨考慮帶孩子從事郊遊、賞鳥、騎腳踏車等低風險又有益身心的戶外活動,陪孩子度一個健康的暑假。

【2008/06/13 聯合報】

沒有留言: